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林笔谭 >
李大钊的“五一”情怀--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
1920年5月1日,《新青年》出版《劳动节纪念号》(7卷6号),李大钊发表《“五一”MayDay运动史》。图为《新青年》第7卷第6号封面和该文的书影。
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20多万名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1889年7月,在恩格斯组织召开的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宣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20世纪初,苦难中的中国劳动人民对这个属于自己的节日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中国人民庆祝国际劳动节的活动可追溯至1918年。这一年,一些革命的知识分子在上海、苏州、杭州、汉口等地向群众散发介绍“五一”的传单。而富有理性、对启发工人阶级觉悟起到实质性作用的劳动节纪念活动,则是从李大钊开始的。
1919年5月1日,李大钊帮助《晨报》副刊出版了“劳动节纪念专号”。这是中国报纸上第一次纪念世界劳动人民自己的节日。在这天的《晨报》副刊上,李大钊、高一涵等多名学者发表了深入探讨“五一”国际劳动节历史起源和现实意义的文章,引起读者极大兴趣,多家报纸纷纷转载,使其成为社会议论的热门话题。李大钊在专号上发表了著名的《五一节MayDay杂感》,指出这个日子是工人的“直接行动”(Direct Action)取得成功的日子。可以肯定,这篇文章对工人阶级“直接参与”到现实的反帝反封建的运动中来,对即将爆发的五四运动、特别是对五四运动后期工人阶级的加入,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920年五一节,《新青年》出版了“劳动节纪念号”,李大钊又发表了《“五一”MayDay运动史》,并作为该期杂志的发刊词。这篇文章介绍了国际劳动节的由来及欧美工人为实现八小时工作制的斗争史,并希望中国工人也把“五一”看成是一个觉醒的日子。文中说:“大凡一个纪念日,是吉祥的日子,也是痛苦的日子,因为可纪念的胜利,都是从奋斗中悲剧中得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