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中国记忆 > 地区记忆 > 山东记忆 >
娄敬议定都--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
在济南市长清区的东境,有一条南北狭长的张夏谷地,它将泰山西北山地一分为二,自古成为南北交通的孔道。张夏谷地中部的东侧,具体说张夏镇张夏村东七里,有一处名叫“小娄峪”的山坳,环境幽深僻静,相传当初“齐人”娄敬发迹前就曾隐居于此。
关于娄敬的身世背景,史书没有记载,但从他出道以后的言行事迹来看,他的出身应该很不一般。他对天下[TianXia]形势有清醒的认识和总体的把握,又通晓历史和兵法,工于心计,擅长言辩,是一个带有明显纵横家色彩的儒生。而我们知道,泰山之阴正是战国纵横家的摇篮,纵横家的鼻祖鬼谷子就曾在这一带栖隐讲学。张夏谷地西边不远的双泉谷地,至今还有一处名叫“学城”的遗址,相传当初苏秦、张仪、孙膑、庞涓便是在这里向鬼谷先生求学问道的。因此似乎可以[KeYi]肯定,娄敬同纵横家有一定的因缘关系,只是生不逢时,为逃避赢政暴政,才隐居山林,静观风云之变,待时而动。
汉高祖[GaoZu]五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于乌江,长达4年之久的楚汉战争宣告结束。2月甲午日,汉王刘邦在定陶登基做了皇帝,他就是汉高祖[GaoZu]。定陶,在战国秦汉时代人们的心目中,是大地的中央,即所谓的“地中”。这里,民殷物阜,水陆交通便利,原有的城防设施也可资利用,只是因为地势低洼,周围又无险可守,所以是不适合做帝国首都的。既然如此,那么帝国都城的首选应在哪里呢?在高祖[GaoZu]君臣看来,则非洛阳[LuoYang]莫属了,这是因为:第一,洛阳[LuoYang]本为周朝旧都,定都洛阳[LuoYang],无疑可以[KeYi]表明汉朝是直接承续周朝而来的,秦朝的统治是非法的;第二,洛阳[LuoYang]有现成的宫殿可以[KeYi]利用;第三,洛阳[LuoYang]地处中原腹地,四遭有山水之险可供凭恃;第四,高祖[GaoZu]君臣是清一色的关东人,洛阳[LuoYang]地处关东,以洛阳[LuoYang]为首都,也是大家的感情所能接受的。于是,当年三四月间,高祖[GaoZu]在诸侯大臣的簇拥下迁都洛阳[LuoYang],住进了洛阳[LuoYang]的南宫。5月,高祖[GaoZu]下达了士兵各归原籍复员为民的诏令,天下[TianXia]自此仿佛就太平无事了。
6月,被征调去陇西郡(治所在狄道,今甘肃临洮南)戍守的娄敬拉着车子来到洛阳[LuoYang]。当他知道高祖[GaoZu]正在洛阳[LuoYang],就放下车子,去拜访齐人虞将军,请求晋见皇帝。虞将军见娄敬穿着寒酸,想给他换一身漂亮体面的衣服,娄敬不肯,说:“我穿丝绸袍子,就穿着丝绸袍子去见皇帝;穿麻布短衣,就穿着麻布短衣去见皇帝。反正是不愿改头换面的。”虞将军见他如此固执,也不便勉强,就进宫禀报皇帝,皇帝召见娄敬。
娄敬进宫,汉高祖[GaoZu]赏他饭吃,然后问有何事要禀报,娄敬说:“陛下定都洛阳[LuoYang],莫非是想与周朝一比国势的兴隆么?”高祖[GaoZu]说:“是。”娄敬说:“可是,陛下取得天下[TianXia]的途径却与周朝大为不同啊。周朝的先祖始于后稷,唐尧把他封到邰邑(今陕西武功西南),积德累善有十几代。公刘为躲避夏桀,迁居豳邑(今陕西彬县西北);太王古公亶父又因为狄人的侵扰,只好手执马鞭,离开豳邑而迁居岐山(在今陕西岐山境内)脚下,周族人民都争先恐后地追随他。后来周文王做西方诸侯的领袖,调解了虞、芮两国间的争端,开始接受天命,这时吕望、伯夷从遥远的东海之滨前来归附。周武王讨伐商纣王,不约而同会师于孟津的诸侯就多达八百家,于是一鼓作气灭了商朝。周成王即位,周公旦辅政,营建成周洛邑为东都,他们认为洛邑地居天下[TianXia]的中央,四方诸侯纳贡述职,道路里程远近相同。君王有德行,则很容易统治天下[TianXia];君王没有德行,则很容易失掉天下[TianXia]。凡是定都洛邑的人,都是打算后世子孙靠德行赢得人心,而不是想让后世子孙凭恃地势险要骄奢淫逸、虐待人民啊!及至周朝衰落,周王室分裂为东周、西周,诸侯们没有朝贡周王室的,而周王室也拿他们无可奈何。这不是因为周王室德行不足,而是因为时事迁移,形势衰弱了的缘故啊。如今,陛下崛起于丰沛之间,收集散兵游勇3000人,统率他们一往无前,席卷巴蜀汉中,平定三秦,然后与项羽相持于荥阳,大战70场,小战40合,使得天下[TianXia]生民肝脑涂地,父子兄弟抛尸荒野,不可胜计,以至时到今日,哭泣之声不绝于耳,伤残之人还没有康复,如此还想与周朝成康之治比美,我私下里认为是很不合适的。再说关中[GuanZhong]披山带河,四周又有关塞可守,天下[TianXia]一旦发生变乱,上百万的兵员民夫马上就可以[KeYi]动员起来。凭借秦朝的家底,依靠土肥水美、物产丰富的资源,关中[GuanZhong]就可以[KeYi]称得上是真正的天府之国。陛下入关,定都关中[GuanZhong],关东地区即便发生变乱,也可以[KeYi]完全据有秦国故土。与人打架,不扼住对方的脖颈,捶击对方的脊背,就不能取得完全的胜利。陛下如果入关,定都关中[GuanZhong],就等于是扼住天下[TianXia]的脖颈而捶击天下[TianXia]的脊背了。”
娄敬反对定都洛阳[LuoYang]而力倡定都关中[GuanZhong],首先是从政治角度考虑的。他认为汉朝取得天下[TianXia]的途径与周朝大为不同,周以施德于民数百年而得天下[TianXia],汉得天下[TianXia]却是靠了数年的混战,是以天下[TianXia]苍生肝脑涂地为代价的。因此周朝能以仁政德治长期立国于洛阳[LuoYang],不必考虑洛阳[LuoYang]四周是否有山川之险可以[KeYi]依靠;汉朝择定都城却不能不充分考虑到军事地理的因素。洛阳[LuoYang],从军事地理的角度看,虽然东有成皋,西有崤渑,前有洛水,后有黄河,也属形胜之地,然而与“山河表里”的关中[GuanZhong]相比却要逊色很多。关中[GuanZhong],地势高亢,本来就可以[KeYi]对关东形成居高临下的有利态势,更何况关中[GuanZhong]又有四塞之固,具体说来,南有秦岭,西有陇山,北有岐山、九峻山、嵯峨山,东有黄河,再往东又有崤山、函谷关,境内地域辽阔,河流众多,进可以[KeYi]攻,退可以[KeYi]守,战略上有足够大的回旋余地。因此定都关中[GuanZhong],战略上可以[KeYi]取得绝对的优势。至于经济方面,号称八百里的秦川也比洛阳[LuoYang]强出许多,这里土壤肥沃,灌溉方便,农业发达,自古是天府之国。倘若再将畜牧业发达的陇中、物产丰饶的巴蜀汉中与关中[GuanZhong]联系起来看,则关中[GuanZhong]的经济优势就更为明显。诚如司马迁所说的那样:“关中[GuanZhong]之地,于天下[TianXia]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
由于娄敬说得头头是道,句句在理,所以高祖[GaoZu]很重视他的意见,并马上就此征求群臣的看法。群臣关东人居多,不愿远离家乡,纷纷叫嚷道:周朝统治天下[TianXia]数百年,秦朝却不及三世而亡,因此定都关中[GuanZhong]不如定都洛阳[LuoYang]。高祖[GaoZu]犹疑不决,便请他的“智囊”留侯张良来筹划此事,张良明确赞同娄敬的意见,于是高祖[GaoZu]当天就起驾西上,定都关中[GuanZhong]长安。
古代,国都乃立国之根本,国都的选定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西汉政权能存在200多年,国运昌隆,成为历史上只有唐朝才可以[KeYi]与之相媲美的伟大朝代,自然与定都长安有关。清人评论道:“刘(娄)敬建都关中[GuanZhong]议,自具卓识,留侯(张良)赞之,高帝纳之,遂定汉家四百年(包括东汉——引者)之基。”张良是汉廷的开国元勋,娄敬仅是齐地的一介平头百姓,可见在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只要有经天纬地之才以及“天下[TianXia]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小人物原本也有机会做出兴国兴邦的大事,建功立业而赢得生前身后名的。
因此,迁都长安后,汉高祖[GaoZu]刘邦对首倡迁都之议的小人物娄敬褒奖有加:赐姓刘氏,官拜郎中,号曰“奉春君”。关于“奉春君”三字的含义,古人张晏的解释是正确的。他说:“春,岁之始也。今娄敬发事之始,故号曰‘奉春君’也。”
其实,娄敬“发事之始”,又何止迁都一项?汉代和亲[HeQin]以及迁徙豪富这两件大事,也是由娄敬首倡的。
这里所说的和亲[HeQin],指的是汉朝与匈奴[XiongNu]之间的联姻。匈奴[XiongNu]是蒙古草原上历史悠久的游牧民族,他们逐水草而居,擅长骑射,自战国时代开始,时常侵扰中原国家。秦代,秦始皇派遣蒙恬将军统率数十万大军北伐,将匈奴[XiongNu]人驱逐出河套地区,并修筑了用以防御匈奴[XiongNu]的万里长城和从咸阳至长城间的国防公路——直道。秦末,中原大乱,兵燹连天,无暇北顾,匈奴[XiongNu]人于是趁机卷土重来。尤其是冒顿单于弑父登基以后,庞大的匈奴[XiongNu]军事共同体正式形成,这时的匈奴[XiongNu]仅骑射之士就多达30余万众,对新建的汉朝政权构成严重的威胁。
汉高祖[GaoZu]二年(公元前201年)春,刘邦借口北备匈奴[XiongNu],将韩王信由颍川徙封到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不久又徙封到马邑(在今山西朔县)。这年九月,单于率领匈奴[XiongNu]人大举入侵,围攻马邑,韩王信投降匈奴[XiongNu],然后与匈奴[XiongNu]连兵进攻太原,兵临晋阳城下。汉高祖[GaoZu]闻讯,于当年年末、次年年初,率军亲征,娄敬作为郎中,也随驾北上。当时正值严冬,天寒地冻,风雪交加,汉军士兵冻掉手指脚趾者不计其数。冒顿单于见状,遂采取诱敌深入之计,在晋阳城下与汉军刚一交锋就佯装溃败,各路汉军乘胜追击,进展迅速。高祖[GaoZu]被这一连串的小胜冲昏了头脑,竟想寻机决战,一举解决匈奴[XiongNu]问题。于是先后派遣十批使者前往冒顿在代谷之外的临时驻地,打探匈奴[XiongNu]人的虚实,而匈奴[XiongNu]人则事先把壮士以及好马肥牛藏匿起来,因此呈现在汉朝使者眼前的尽是些老弱病残的士卒以及瘦骨鳞峋的牛马。使者回到晋阳,异口同声说匈奴[XiongNu]国力衰弱,不堪一击。高祖[GaoZu]仍有些不放心,就派娄敬出使匈奴[XiongNu]。娄敬回来禀报说:“两国交兵之际,按理说各方都会向对方夸示自己的优势,可是这次我去匈奴[XiongNu]那里,所见到的只是些老弱残兵和病牛瘦马,这表明匈奴[XiongNu]在有意展示他们的弱势,而同时又埋伏下奇兵寻机与我们一争高下,愚以为匈奴[XiongNu]是不可以[KeYi]打的。”此时,汉朝已派数万大军越过句注山(在今山西代县西北),正向北火速挺进。高祖[GaoZu]听罢娄敬的汇报,破口大骂道:“你这齐国的混蛋!靠卖弄嘴皮子就混了个官做,而今竟敢胡说八道扰乱军心!”遂把娄敬铐了起来,就地关押在广武(在今代县西南),然后继续上路,日夜兼程向北开拔。为了争取先机之利,高祖[GaoZu]撇下行军迟缓的步兵,只率领他的骑兵火速前进,然而怎料到刚抵达平城(今山西大同)白登山,就陷入30多万匈奴[XiongNu]骑兵的重重包围之中。汉军粮草不济,饥寒交迫,眼见有全军覆灭的危险,无奈中,高祖[GaoZu]采纳谋士陈平的计谋才解白登之围。高祖[GaoZu]返回长安后,就向娄敬征询有关对付匈奴[XiongNu]的策略。娄敬说:“天下[TianXia]刚刚平定,兵困马乏,是不可以[KeYi]用武力征服匈奴[XiongNu]的。冒顿杀父篡位,霸占他父亲的群妾,凭借武力作威作福,这样的人,是不可以[KeYi]用仁义道德去劝说的。然而倒有一个办法可以[KeYi]使冒顿的子子孙孙永远做汉朝的臣子,只是怕陛下做不到。”高祖[GaoZu]急切地问道:“如果能像你说的那样,又有什么做不到的!到底该怎么办呢?”于是娄敬将和亲[HeQin]之计和盘托出,说:“陛下如果能把皇后所生的大公主嫁给匈奴[XiongNu]单于,并陪嫁大量彩礼,那么单于肯定为贪图彩礼而敬爱公主,那么公主生下的儿子一定会被立为太子,将来接替单于。陛下每年按时将汉朝多余的而匈奴[XiongNu]缺少的东西馈赠单于,同时派辩士用礼节劝诱单于。这样,冒顿活着,固然是您的女婿;死了,那么您的外孙继立为单于。哪曾听说外孙有敢同外祖父平起平坐、分庭抗礼的?这样,不需要战争就可以[KeYi]使匈奴[XiongNu]逐渐臣服于汉朝了。”高祖[GaoZu]原本就是个为了自己的江山社稷而不顾父母儿女死活的主儿,所以听了娄敬的一席话,不免心花怒放,连连称好。只是因为吕后死活不肯把自己唯一的女儿远嫁匈奴[XiongNu],最后只好找来一个宫女冒充大公主,由娄敬陪护她前往匈奴[XiongNu],与单于成亲。在匈奴[XiongNu],娄敬代表汉朝政府与冒顿单于达成了似乎是永久性的和亲[HeQin]协议。
和亲[HeQin],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政治联姻。它并非首创于娄敬;先秦时代就早已屡见不鲜了,然而谈到统一的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实行政治联姻,毕竟还得从娄敬说起。那么如何评价娄敬的和亲[HeQin]之议呢?首先,可以[KeYi]肯定的是,娄敬所倡议的和亲[HeQin]只是一种策略,是“敌强我弱”形势下的一种权宜之计,因此这种和亲[HeQin]从本质上说是不平等的,对于汉朝来说是屈辱的。其次,汉初和亲[HeQin],虽然不能保证北部边境的绝对安全,但是长达几十年的相对安定的外部环境,为汉朝政权的巩固、国力的恢复,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诚如汉武帝即位之初,御史大夫韩安国所说的那样:“刘敬奉金千斤,以结和亲[HeQin],至今为五世利。”比韩安国稍晚的主父偃也认为:“刘敬往结和亲[HeQin],然后天下[TianXia]亡干戈之事。”而这又为后来汉武帝大举反击匈奴[XiongNu]争取了充分的准备时间。再次,虽然汉初和亲[HeQin]的动机是很现实的,仅仅着眼于边境安全,但汉匈两家的和亲[HeQin]无疑有利于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最后,汉初和亲[HeQin]为后世历朝历代中原政权以和平方式解决与少数民族的矛盾,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模式。
娄敬去匈奴[XiongNu]议和时,发现河套一带的匈奴[XiongNu]人距离长安最近的只有区区七百里,他们的轻骑兵一天一夜就可以[KeYi]到达关中[GuanZhong],而这时的关中[GuanZhong]地广人稀,无论在人力和物力上都不足以抵御匈奴[XiongNu]人的侵扰。因此,他建议高祖[GaoZu]立即迁徙关东原六国王族富豪,以充实关中[GuanZhong]。在此,娄敬无疑是借鉴了秦朝的做法。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为巩固统一,下令“徙天下[TianXia]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可是由于关东六国贵族豪富的抵制,迁徙政策显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秦朝就灭亡了。因此在秦末反秦起义中,关东原六国贵族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尤其是齐国的田姓各支和楚国的昭、屈、景三姓,更是反秦起义的领导力量。他们的势力在秦汉之际进一步壮大,在地方上拥有许多的支持者,有着很强的号召力,这对于新建的汉朝中央政权来说无疑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正是出于这一层考虑,娄敬建议把他们强行迁徙到关中[GuanZhong]。他对汉高祖[GaoZu]说:“微臣希望陛下迁徙齐国的田姓诸支,楚国的昭、屈、景三姓和燕、赵、韩、魏四国的后代以及其他的豪杰名家,让他们来充实关中[GuanZhong]。天下[TianXia]无事,可以[KeYi]用他们来防备匈奴[XiongNu];诸侯发生变乱,也足以率领他们东征。这可是强本弱末的策略啊!”汉高祖[GaoZu]说:“好!”于是让娄敬主持迁徙之事,结果关东原六国贵族富豪十多万户被强行迁到关中[GuanZhong]。
迁徙贵族豪富,是汉初削弱地方分裂势力、巩固中央政权的一项重要举措。因为行之有效,所以后世又常常被人所效法,数十年后,汉武帝就曾接受过主父偃的建议,将天下[TianXia]豪杰兼并之家迁徙于茂陵。其目的,用主父偃的原话说就是:“内实京师,外销奸猾,此所谓不诛而害除。”明朝人凌稚隆《史记评林》卷九十九就《史记·刘敬列传》评论道:“按传内迁都、使虏、和亲[HeQin]、徙大姓,皆汉初大事也。太史公只叙此四事,而敬之功业自见矣。”司马迁记娄敬的事迹功业的确过于简约,以至于我们连娄敬生卒的大致年代也无法考知,但仅凭这区区有限的资料,就可见这位山东籍人在汉代的贡献,给山东人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关于娄敬的身世背景,史书没有记载,但从他出道以后的言行事迹来看,他的出身应该很不一般。他对天下[TianXia]形势有清醒的认识和总体的把握,又通晓历史和兵法,工于心计,擅长言辩,是一个带有明显纵横家色彩的儒生。而我们知道,泰山之阴正是战国纵横家的摇篮,纵横家的鼻祖鬼谷子就曾在这一带栖隐讲学。张夏谷地西边不远的双泉谷地,至今还有一处名叫“学城”的遗址,相传当初苏秦、张仪、孙膑、庞涓便是在这里向鬼谷先生求学问道的。因此似乎可以[KeYi]肯定,娄敬同纵横家有一定的因缘关系,只是生不逢时,为逃避赢政暴政,才隐居山林,静观风云之变,待时而动。
汉高祖[GaoZu]五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于乌江,长达4年之久的楚汉战争宣告结束。2月甲午日,汉王刘邦在定陶登基做了皇帝,他就是汉高祖[GaoZu]。定陶,在战国秦汉时代人们的心目中,是大地的中央,即所谓的“地中”。这里,民殷物阜,水陆交通便利,原有的城防设施也可资利用,只是因为地势低洼,周围又无险可守,所以是不适合做帝国首都的。既然如此,那么帝国都城的首选应在哪里呢?在高祖[GaoZu]君臣看来,则非洛阳[LuoYang]莫属了,这是因为:第一,洛阳[LuoYang]本为周朝旧都,定都洛阳[LuoYang],无疑可以[KeYi]表明汉朝是直接承续周朝而来的,秦朝的统治是非法的;第二,洛阳[LuoYang]有现成的宫殿可以[KeYi]利用;第三,洛阳[LuoYang]地处中原腹地,四遭有山水之险可供凭恃;第四,高祖[GaoZu]君臣是清一色的关东人,洛阳[LuoYang]地处关东,以洛阳[LuoYang]为首都,也是大家的感情所能接受的。于是,当年三四月间,高祖[GaoZu]在诸侯大臣的簇拥下迁都洛阳[LuoYang],住进了洛阳[LuoYang]的南宫。5月,高祖[GaoZu]下达了士兵各归原籍复员为民的诏令,天下[TianXia]自此仿佛就太平无事了。
6月,被征调去陇西郡(治所在狄道,今甘肃临洮南)戍守的娄敬拉着车子来到洛阳[LuoYang]。当他知道高祖[GaoZu]正在洛阳[LuoYang],就放下车子,去拜访齐人虞将军,请求晋见皇帝。虞将军见娄敬穿着寒酸,想给他换一身漂亮体面的衣服,娄敬不肯,说:“我穿丝绸袍子,就穿着丝绸袍子去见皇帝;穿麻布短衣,就穿着麻布短衣去见皇帝。反正是不愿改头换面的。”虞将军见他如此固执,也不便勉强,就进宫禀报皇帝,皇帝召见娄敬。
娄敬进宫,汉高祖[GaoZu]赏他饭吃,然后问有何事要禀报,娄敬说:“陛下定都洛阳[LuoYang],莫非是想与周朝一比国势的兴隆么?”高祖[GaoZu]说:“是。”娄敬说:“可是,陛下取得天下[TianXia]的途径却与周朝大为不同啊。周朝的先祖始于后稷,唐尧把他封到邰邑(今陕西武功西南),积德累善有十几代。公刘为躲避夏桀,迁居豳邑(今陕西彬县西北);太王古公亶父又因为狄人的侵扰,只好手执马鞭,离开豳邑而迁居岐山(在今陕西岐山境内)脚下,周族人民都争先恐后地追随他。后来周文王做西方诸侯的领袖,调解了虞、芮两国间的争端,开始接受天命,这时吕望、伯夷从遥远的东海之滨前来归附。周武王讨伐商纣王,不约而同会师于孟津的诸侯就多达八百家,于是一鼓作气灭了商朝。周成王即位,周公旦辅政,营建成周洛邑为东都,他们认为洛邑地居天下[TianXia]的中央,四方诸侯纳贡述职,道路里程远近相同。君王有德行,则很容易统治天下[TianXia];君王没有德行,则很容易失掉天下[TianXia]。凡是定都洛邑的人,都是打算后世子孙靠德行赢得人心,而不是想让后世子孙凭恃地势险要骄奢淫逸、虐待人民啊!及至周朝衰落,周王室分裂为东周、西周,诸侯们没有朝贡周王室的,而周王室也拿他们无可奈何。这不是因为周王室德行不足,而是因为时事迁移,形势衰弱了的缘故啊。如今,陛下崛起于丰沛之间,收集散兵游勇3000人,统率他们一往无前,席卷巴蜀汉中,平定三秦,然后与项羽相持于荥阳,大战70场,小战40合,使得天下[TianXia]生民肝脑涂地,父子兄弟抛尸荒野,不可胜计,以至时到今日,哭泣之声不绝于耳,伤残之人还没有康复,如此还想与周朝成康之治比美,我私下里认为是很不合适的。再说关中[GuanZhong]披山带河,四周又有关塞可守,天下[TianXia]一旦发生变乱,上百万的兵员民夫马上就可以[KeYi]动员起来。凭借秦朝的家底,依靠土肥水美、物产丰富的资源,关中[GuanZhong]就可以[KeYi]称得上是真正的天府之国。陛下入关,定都关中[GuanZhong],关东地区即便发生变乱,也可以[KeYi]完全据有秦国故土。与人打架,不扼住对方的脖颈,捶击对方的脊背,就不能取得完全的胜利。陛下如果入关,定都关中[GuanZhong],就等于是扼住天下[TianXia]的脖颈而捶击天下[TianXia]的脊背了。”
娄敬反对定都洛阳[LuoYang]而力倡定都关中[GuanZhong],首先是从政治角度考虑的。他认为汉朝取得天下[TianXia]的途径与周朝大为不同,周以施德于民数百年而得天下[TianXia],汉得天下[TianXia]却是靠了数年的混战,是以天下[TianXia]苍生肝脑涂地为代价的。因此周朝能以仁政德治长期立国于洛阳[LuoYang],不必考虑洛阳[LuoYang]四周是否有山川之险可以[KeYi]依靠;汉朝择定都城却不能不充分考虑到军事地理的因素。洛阳[LuoYang],从军事地理的角度看,虽然东有成皋,西有崤渑,前有洛水,后有黄河,也属形胜之地,然而与“山河表里”的关中[GuanZhong]相比却要逊色很多。关中[GuanZhong],地势高亢,本来就可以[KeYi]对关东形成居高临下的有利态势,更何况关中[GuanZhong]又有四塞之固,具体说来,南有秦岭,西有陇山,北有岐山、九峻山、嵯峨山,东有黄河,再往东又有崤山、函谷关,境内地域辽阔,河流众多,进可以[KeYi]攻,退可以[KeYi]守,战略上有足够大的回旋余地。因此定都关中[GuanZhong],战略上可以[KeYi]取得绝对的优势。至于经济方面,号称八百里的秦川也比洛阳[LuoYang]强出许多,这里土壤肥沃,灌溉方便,农业发达,自古是天府之国。倘若再将畜牧业发达的陇中、物产丰饶的巴蜀汉中与关中[GuanZhong]联系起来看,则关中[GuanZhong]的经济优势就更为明显。诚如司马迁所说的那样:“关中[GuanZhong]之地,于天下[TianXia]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
由于娄敬说得头头是道,句句在理,所以高祖[GaoZu]很重视他的意见,并马上就此征求群臣的看法。群臣关东人居多,不愿远离家乡,纷纷叫嚷道:周朝统治天下[TianXia]数百年,秦朝却不及三世而亡,因此定都关中[GuanZhong]不如定都洛阳[LuoYang]。高祖[GaoZu]犹疑不决,便请他的“智囊”留侯张良来筹划此事,张良明确赞同娄敬的意见,于是高祖[GaoZu]当天就起驾西上,定都关中[GuanZhong]长安。
古代,国都乃立国之根本,国都的选定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西汉政权能存在200多年,国运昌隆,成为历史上只有唐朝才可以[KeYi]与之相媲美的伟大朝代,自然与定都长安有关。清人评论道:“刘(娄)敬建都关中[GuanZhong]议,自具卓识,留侯(张良)赞之,高帝纳之,遂定汉家四百年(包括东汉——引者)之基。”张良是汉廷的开国元勋,娄敬仅是齐地的一介平头百姓,可见在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只要有经天纬地之才以及“天下[TianXia]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小人物原本也有机会做出兴国兴邦的大事,建功立业而赢得生前身后名的。
因此,迁都长安后,汉高祖[GaoZu]刘邦对首倡迁都之议的小人物娄敬褒奖有加:赐姓刘氏,官拜郎中,号曰“奉春君”。关于“奉春君”三字的含义,古人张晏的解释是正确的。他说:“春,岁之始也。今娄敬发事之始,故号曰‘奉春君’也。”
其实,娄敬“发事之始”,又何止迁都一项?汉代和亲[HeQin]以及迁徙豪富这两件大事,也是由娄敬首倡的。
这里所说的和亲[HeQin],指的是汉朝与匈奴[XiongNu]之间的联姻。匈奴[XiongNu]是蒙古草原上历史悠久的游牧民族,他们逐水草而居,擅长骑射,自战国时代开始,时常侵扰中原国家。秦代,秦始皇派遣蒙恬将军统率数十万大军北伐,将匈奴[XiongNu]人驱逐出河套地区,并修筑了用以防御匈奴[XiongNu]的万里长城和从咸阳至长城间的国防公路——直道。秦末,中原大乱,兵燹连天,无暇北顾,匈奴[XiongNu]人于是趁机卷土重来。尤其是冒顿单于弑父登基以后,庞大的匈奴[XiongNu]军事共同体正式形成,这时的匈奴[XiongNu]仅骑射之士就多达30余万众,对新建的汉朝政权构成严重的威胁。
汉高祖[GaoZu]二年(公元前201年)春,刘邦借口北备匈奴[XiongNu],将韩王信由颍川徙封到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不久又徙封到马邑(在今山西朔县)。这年九月,单于率领匈奴[XiongNu]人大举入侵,围攻马邑,韩王信投降匈奴[XiongNu],然后与匈奴[XiongNu]连兵进攻太原,兵临晋阳城下。汉高祖[GaoZu]闻讯,于当年年末、次年年初,率军亲征,娄敬作为郎中,也随驾北上。当时正值严冬,天寒地冻,风雪交加,汉军士兵冻掉手指脚趾者不计其数。冒顿单于见状,遂采取诱敌深入之计,在晋阳城下与汉军刚一交锋就佯装溃败,各路汉军乘胜追击,进展迅速。高祖[GaoZu]被这一连串的小胜冲昏了头脑,竟想寻机决战,一举解决匈奴[XiongNu]问题。于是先后派遣十批使者前往冒顿在代谷之外的临时驻地,打探匈奴[XiongNu]人的虚实,而匈奴[XiongNu]人则事先把壮士以及好马肥牛藏匿起来,因此呈现在汉朝使者眼前的尽是些老弱病残的士卒以及瘦骨鳞峋的牛马。使者回到晋阳,异口同声说匈奴[XiongNu]国力衰弱,不堪一击。高祖[GaoZu]仍有些不放心,就派娄敬出使匈奴[XiongNu]。娄敬回来禀报说:“两国交兵之际,按理说各方都会向对方夸示自己的优势,可是这次我去匈奴[XiongNu]那里,所见到的只是些老弱残兵和病牛瘦马,这表明匈奴[XiongNu]在有意展示他们的弱势,而同时又埋伏下奇兵寻机与我们一争高下,愚以为匈奴[XiongNu]是不可以[KeYi]打的。”此时,汉朝已派数万大军越过句注山(在今山西代县西北),正向北火速挺进。高祖[GaoZu]听罢娄敬的汇报,破口大骂道:“你这齐国的混蛋!靠卖弄嘴皮子就混了个官做,而今竟敢胡说八道扰乱军心!”遂把娄敬铐了起来,就地关押在广武(在今代县西南),然后继续上路,日夜兼程向北开拔。为了争取先机之利,高祖[GaoZu]撇下行军迟缓的步兵,只率领他的骑兵火速前进,然而怎料到刚抵达平城(今山西大同)白登山,就陷入30多万匈奴[XiongNu]骑兵的重重包围之中。汉军粮草不济,饥寒交迫,眼见有全军覆灭的危险,无奈中,高祖[GaoZu]采纳谋士陈平的计谋才解白登之围。高祖[GaoZu]返回长安后,就向娄敬征询有关对付匈奴[XiongNu]的策略。娄敬说:“天下[TianXia]刚刚平定,兵困马乏,是不可以[KeYi]用武力征服匈奴[XiongNu]的。冒顿杀父篡位,霸占他父亲的群妾,凭借武力作威作福,这样的人,是不可以[KeYi]用仁义道德去劝说的。然而倒有一个办法可以[KeYi]使冒顿的子子孙孙永远做汉朝的臣子,只是怕陛下做不到。”高祖[GaoZu]急切地问道:“如果能像你说的那样,又有什么做不到的!到底该怎么办呢?”于是娄敬将和亲[HeQin]之计和盘托出,说:“陛下如果能把皇后所生的大公主嫁给匈奴[XiongNu]单于,并陪嫁大量彩礼,那么单于肯定为贪图彩礼而敬爱公主,那么公主生下的儿子一定会被立为太子,将来接替单于。陛下每年按时将汉朝多余的而匈奴[XiongNu]缺少的东西馈赠单于,同时派辩士用礼节劝诱单于。这样,冒顿活着,固然是您的女婿;死了,那么您的外孙继立为单于。哪曾听说外孙有敢同外祖父平起平坐、分庭抗礼的?这样,不需要战争就可以[KeYi]使匈奴[XiongNu]逐渐臣服于汉朝了。”高祖[GaoZu]原本就是个为了自己的江山社稷而不顾父母儿女死活的主儿,所以听了娄敬的一席话,不免心花怒放,连连称好。只是因为吕后死活不肯把自己唯一的女儿远嫁匈奴[XiongNu],最后只好找来一个宫女冒充大公主,由娄敬陪护她前往匈奴[XiongNu],与单于成亲。在匈奴[XiongNu],娄敬代表汉朝政府与冒顿单于达成了似乎是永久性的和亲[HeQin]协议。
和亲[HeQin],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政治联姻。它并非首创于娄敬;先秦时代就早已屡见不鲜了,然而谈到统一的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实行政治联姻,毕竟还得从娄敬说起。那么如何评价娄敬的和亲[HeQin]之议呢?首先,可以[KeYi]肯定的是,娄敬所倡议的和亲[HeQin]只是一种策略,是“敌强我弱”形势下的一种权宜之计,因此这种和亲[HeQin]从本质上说是不平等的,对于汉朝来说是屈辱的。其次,汉初和亲[HeQin],虽然不能保证北部边境的绝对安全,但是长达几十年的相对安定的外部环境,为汉朝政权的巩固、国力的恢复,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诚如汉武帝即位之初,御史大夫韩安国所说的那样:“刘敬奉金千斤,以结和亲[HeQin],至今为五世利。”比韩安国稍晚的主父偃也认为:“刘敬往结和亲[HeQin],然后天下[TianXia]亡干戈之事。”而这又为后来汉武帝大举反击匈奴[XiongNu]争取了充分的准备时间。再次,虽然汉初和亲[HeQin]的动机是很现实的,仅仅着眼于边境安全,但汉匈两家的和亲[HeQin]无疑有利于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最后,汉初和亲[HeQin]为后世历朝历代中原政权以和平方式解决与少数民族的矛盾,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模式。
娄敬去匈奴[XiongNu]议和时,发现河套一带的匈奴[XiongNu]人距离长安最近的只有区区七百里,他们的轻骑兵一天一夜就可以[KeYi]到达关中[GuanZhong],而这时的关中[GuanZhong]地广人稀,无论在人力和物力上都不足以抵御匈奴[XiongNu]人的侵扰。因此,他建议高祖[GaoZu]立即迁徙关东原六国王族富豪,以充实关中[GuanZhong]。在此,娄敬无疑是借鉴了秦朝的做法。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为巩固统一,下令“徙天下[TianXia]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可是由于关东六国贵族豪富的抵制,迁徙政策显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秦朝就灭亡了。因此在秦末反秦起义中,关东原六国贵族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尤其是齐国的田姓各支和楚国的昭、屈、景三姓,更是反秦起义的领导力量。他们的势力在秦汉之际进一步壮大,在地方上拥有许多的支持者,有着很强的号召力,这对于新建的汉朝中央政权来说无疑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正是出于这一层考虑,娄敬建议把他们强行迁徙到关中[GuanZhong]。他对汉高祖[GaoZu]说:“微臣希望陛下迁徙齐国的田姓诸支,楚国的昭、屈、景三姓和燕、赵、韩、魏四国的后代以及其他的豪杰名家,让他们来充实关中[GuanZhong]。天下[TianXia]无事,可以[KeYi]用他们来防备匈奴[XiongNu];诸侯发生变乱,也足以率领他们东征。这可是强本弱末的策略啊!”汉高祖[GaoZu]说:“好!”于是让娄敬主持迁徙之事,结果关东原六国贵族富豪十多万户被强行迁到关中[GuanZhong]。
迁徙贵族豪富,是汉初削弱地方分裂势力、巩固中央政权的一项重要举措。因为行之有效,所以后世又常常被人所效法,数十年后,汉武帝就曾接受过主父偃的建议,将天下[TianXia]豪杰兼并之家迁徙于茂陵。其目的,用主父偃的原话说就是:“内实京师,外销奸猾,此所谓不诛而害除。”明朝人凌稚隆《史记评林》卷九十九就《史记·刘敬列传》评论道:“按传内迁都、使虏、和亲[HeQin]、徙大姓,皆汉初大事也。太史公只叙此四事,而敬之功业自见矣。”司马迁记娄敬的事迹功业的确过于简约,以至于我们连娄敬生卒的大致年代也无法考知,但仅凭这区区有限的资料,就可见这位山东籍人在汉代的贡献,给山东人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上一篇:齐鲁风俗民情--国家史册
下一篇:山东匪患及北洋军阀地方派剿匪--中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