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国史视角 >
是什么让梁启超对中国文化从严厉批评到高度赞美--中国年鉴网(4)
四
当下中国[ZhongGuo]社会[SheHui]及文化[WenHua]转型的繁复性更远胜梁启超[LiangQiChao]时代。自1978年以来的30余年来的社会[SheHui]转型,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展开的:世界文明史几个世纪以来现代化[XianDaiHua]进程的种种历时性课题,都竞相在中国[ZhongGuo]大地作共时性演出。简言之,今日中国[ZhongGuo]经历着三个层级变革的交叉互叠——
其一,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化,又称“第一次现代化[XianDaiHua]”。自洋务运动建立机器工业以来,一直在进行此一转变,时下的中国[ZhongGuo]也还只完成工业化任务的大部分,估计到21世纪中叶中国[ZhongGuo]方可全面实现第一次现代化[XianDaiHua](即工业化),成为“中等发达国家”。总之,改革开放30年及今后三四十年,中国[ZhongGuo]首先要实现“第一次现代化[XianDaiHua]”,即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科学与民主的倡导,“启蒙”的呼唤,便是此一转换间需要完成的文化[WenHua]任务。
其二,从国家统制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这是对“苏联模式”的突破,时下正在探寻计划体制与市场体制的辩证统一之路。前苏联模式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工业化的一种进步,作为一种“集权—动员式体制”,曾取得显著实绩,但又存在严重的经济、社会[SheHui]及文化[WenHua]的僵滞之弊,终于在冷战较量中败下阵来。中国[ZhongGuo]自1978年以来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便是扬弃20世纪50—70年代仿效过的苏联模式,发挥市场的动力机制,使中国[ZhongGuo]的经济、社会[SheHui]及文化[WenHua]赢得巨大活力,中国[ZhongGuo]从物资短缺的卖方经济向物资充盈的买方经济转化,从而加速第一次现代化[XianDaiHua]进程,并为第二次现代化[XianDaiHua]的展开奠定基础。这是30年改革的重要成果。
其三,工业文明向后工业文明(知识经济)转化,又称“第二次现代化[XianDaiHua]”。在全球化趋势下,发达国家正在经历的这一转化,也提上发展中国[ZhongGuo]家的日程,当代中国[ZhongGuo]也不例外。中国[ZhongGuo]不必重走原初工业化的老路,而可直接采纳信息化时代的成果,赢得“后发优势”。与此同时,生态危机、信仰危机等后工业时代的问题也纷至沓来,亟待我们解决。今天提出的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SheHui]”目标,便是得之后工业文明的启示。在第一次现代化[XianDaiHua]尚未完成之际,又身历第二次现代化[XianDaiHua]大潮,是改革开放30年及今后几十年中国[ZhongGuo]现代化[XianDaiHua]进程的一大特色。改革开放30年在完成第一次现代化[XianDaiHua]任务的同时,也愈益深刻地接触到第二次现代化[XianDaiHua]诸课题,而此一使命的展开可谓方兴未艾。生态问题的提出,“低碳经济”的追求,“可持续发展”命题上升到战略高度,“以人为本”、“和谐社会[SheHui]”、“科学发展观”的倡导,都是向后现代文明转换的产物。而此间传统文化[WenHua]提供着某些启示性资源。
因此,近30年来传统文化[WenHua]现代转型,不仅是古典意义的近代化(工业化),而且是上述三个层面的转型的集合,这就意味着我们对传统文化[WenHua]的创造性转化,较之单一的工业化时代更为复杂、深刻。面对多层级变革交会,应当防止只注意某一层级,忽略其他层级的偏颇。我们今日讨论中国[ZhongGuo]传统文化[WenHua]的现代价值,不应重蹈先辈的故辙,在“一味贬斥”与“高度褒扬”的两极间摆动,而应当历史地考察中国[ZhongGuo]智慧的生成机制和内在特质,既肯认中国[ZhongGuo]智慧创造辉煌古典文明的既往事实,又研讨中国[ZhongGuo]智慧未能导引出现代文明的因由,从而不回避现代化[XianDaiHua]的“补课”任务。同时还要开掘中国[ZhongGuo]智慧疗治现代病的丰富内涵。在展开这些思考时,应当把握历史向度,克服心醉西风的西化主义和夜郎自大的东方主义两种偏颇,这是梁启超[LiangQiChao]等先辈提供给我们的思维教训。以平允、周正的态度看待中国[ZhongGuo]智慧与西方智慧,努力谋求二者在不同层面的互补与整合,方有可能创造健全的新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