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林笔谭 >
什刹海:蕴藏半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年鉴(2)
暖暖的夜色
——生死不离不弃作家老舍[LaoShe]
告别了醇亲王[QinWang]府,告别了纳兰[NaLan]性德诗一样的庭园,暮色渐渐把什刹海[ShiShaHai]笼罩,夕阳躲在云雾里像一盏微明的灯笼。此时,我们再不想招呼“高消费”的三轮车,也不想截住任何一辆过往的的士,更不想搭乘很便利的巡回电瓶车赶路,只想悠游自在地沿着后海北岸慢慢踱步,以退休老人那样的节奏和步履前行,仔仔细细地端详一下这片在800多年间历经元、明、清多个朝代的海子的迷人夜景。
相信在我们正行走的这条路上,曾经行走着的人也堪称风景,他们或者曾长久居住在此,或者曾短暂逗留在此,但不管怎样,被他们的风度和精神浸染过的什刹海[ShiShaHai]自是不同。远的不说,只说近的,他们是蔡元培、鲁迅、梁漱溟、张伯驹、邓拓、冰心、田间、郭沫若、萧军、杨沫、张中行、吴冠中、林琴南、冯亦代、黄宗江……
——难怪有人说,什刹海[ShiShaHai]蕴藏半部中国现代文学史。
然而,与什刹海[ShiShaHai]生死不离不弃的现代文人当属老舍[LaoShe]。他出生在什刹海[ShiShaHai]附近的小羊圈胡同8号,死于太平湖。
银锭桥到了,施工的工人告之:正在修缮中的古桥四个月后就可以通行。
紧靠银锭桥的名叫“夜色”的酒吧已是灯火温馨,酒吧的灯火不能说通明,却有一种低调的光泽与温暖。近些年来什刹海[ShiShaHai]边的酒吧建得越来越多,但愿这里能像巴黎的左岸或伦敦的西区一样吸引更多的文化[WenHua]人和艺术家。
行走了一整天,终于可以坐下来歇歇了。
坐在酒吧里喝着洋酒谈论老舍[LaoShe]有点儿不伦不类,但是也不能说没有一点关联。当初,1924年,老舍[LaoShe]从这里的老宅里走出,去英国任伦敦东方学院的中文教师,想必他也曾在英国城市里的哪家酒吧小饮,并忆起故乡城北京和什刹海[ShiShaHai]吧。不然,他在伦敦写的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怎么会有那么多关于什刹海[ShiShaHai]的叙述呢。
小说中有这样一段抒情文字:
“到了德胜桥,西边一湾绿水,缓缓地从净业湖向东流来,两岸青石上几个赤足的小孩子,低着头,持着长细的竹竿钓那水里的小麦穗鱼。桥东一片荷塘,岸际围着青青的芦苇。几只白鹭,静静地立在绿荷丛中。北岸上一片绿瓦高阁……一阵阵的南风,吹着岸上的垂柳,池中的绿盖,摇成一片无可分析的绿波,香柔柔地震荡着诗意……” ——说什刹海[ShiShaHai]滋养过老舍[LaoShe]的文学想象也不为过。
1950年,什刹海[ShiShaHai]游泳场建成开放时,老舍[LaoShe]参加了开幕庆典并欣然讲话。
老舍[LaoShe]的散文《想北平》更是令人百读不厌,他爱北京、爱什刹海[ShiShaHai]的情怀质朴、深沉:
“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做一件讨她老人家喜欢的事情的时候,我独自微微的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
“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ShiShaHai]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
“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
——什刹海[ShiShaHai]是老舍[LaoShe]的摇篮,也是文心的摇篮,更是文化[WenHua]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