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林笔谭 >
辛亥革命与新中国--国家年鉴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政治和社会变革,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的开展和新中国理想的实现,正是在辛亥革命后整个中国社会变革的背景下,继承和超越了辛亥革命的历史使命,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命运。
“辛亥革命”与“新中国”似乎是两个相距遥远的历史范畴。1949年9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旧中国灭亡了,新中国诞生了!》的社论,明确宣布,新中国较之于旧中国,不仅体现在国号的不同,更体现在根本性质的差异,中国人民所要建立的新的国家,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这个新中国的建立,与辛亥革命在时间上相距近40年,但两者之间,仍有一个内在联系和历史发展的脉络。
辛亥革命的“新中国”理想
近代以来,不少仁人志士为改变中国的命运,在体制内外提出了各种革新中国的设想。到了20世纪初,“新中国”的理想在各种政论、言谈和文学作品中,已经蔚为大观。辛亥革命领导者孙中山的“新中国”理想,对于共和革命的发动乃至整个20世纪中国历史,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在他的“新中国”理想中,共和思想是民权主义的中心,取代旧政权的,必须是“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孙中山对于中国的革新,从一开始就有既“取法乎上”,又结合中国特殊情形的设想。他对于未来中国的政治和社会考量,充分体现了以最文明制度为目标的现代性。孙中山的“新中国”理想,和由此而生的三民主义理论,在辛亥革命时期已经初步成型,深刻影响了后来的革命运动和整个20世纪中国历史。
辛亥革命运动中,革命党人的主要活动在海外,因而首先在海外,有了“新中国”理念的雏形。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时,将兴中会时期提出的“创立合众政府”口号,改为“建立民国”,正式提出了共和革命目标。在此前后,“民国”、“中华国”、“新中华国”、“共和国”等概念,在革命者的言论中层出不穷。革命派对“新中国”理想进行了广泛的勾勒和宣传。邹容在《革命军》中呼唤:“中华共和国万岁!中华共和国四万万同胞的自由万岁!”对于进步青年和革命党人着重渗透的新军士兵,产生了振聋发聩的效果。革命派强调,要实现“新中国”的前途,必须走革命的路。在这种激进情绪的支配下,许多革命党人都视“革命”为改造旧中国、建设“新中国”的唯一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