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林笔谭 >
西方学者给历史“纠偏”--国家史册
在最近30年左右的时间内,西方史学界涌现出很多新的学术流派和学术主张,如“后殖民主义”、“后现代主义”、“庶民研究”等。这些新兴学术流派受葛兰西和福柯等人的理论影响,对历史问题进行重新解读或批判。以印度史研究为例,近年来西方学者从后殖民主义、新民族主义等视角重新探究一些已经成为“定论”的问题,不管是“庶民”在历史中的作用与地位问题,还是印度教和种姓制度问题,都做了重新解读。重新解读的过程实际上是对过去的历史“偏见”进行批判和纠正。
近年来,国外部分学者对西方印度教和种姓制度观念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梳理,认为印度教是殖民统治者建构的结果,而有关种姓制度的“定论”也值得商榷。
“宗教”这一概念本身深深根植于19世纪西方的基督教神学,但却被看做具有普遍意义。欧洲学者习惯以基督教的标准来分析印度教,据此,很多西方人认为印度教虽然具备宗教的一些特征,但实际上不是宗教。苏格兰牧师约翰·尼可尔·法库尔即以19世纪新教徒的标准来分析印度教,认为印度教够不上一个宗教,因为它缺乏一个宗教应该具备的多种因素,如一个连贯一致的信仰和行为体系,一个单一的文本,一个单一的救世主形象,一个单一神和必备的道德推动力。印度教中的文本部分因为可与基督教的《圣经》相比拟,因而被看做是现代的,而在印度教徒中广泛流传的口头信仰部分则被看做不可靠的和落后的,也被看做不属于宗教的东西。实际上,欧洲学者对印度教文本的整理是按照西方的理念完成的。他们的工作与普通印度人了解的宗教经文及每天参与的宗教活动没有多少关系,更多的却与欧洲的启蒙思想和各种新教解释有关,如理性和现代性等。西方学者对印度宗教的解读充满了西方“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