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林笔谭 >

财政危机与国家兴衰--国家史册

  

财政危机与国家兴衰

——近代早期英法争霸中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财政危机与国家兴衰--国家史册

英格兰银行许可证签字盖章仪式

  目前,西欧一些国家陷入了财政危机或称“主权债务危机”。从历史上看,这个地区的国家经历过不少类似的危机,其出路大体上有宣布破产、紧缩财政、实行财政政策的创新等。经常宣布财政破产会让人感到那是一个无赖国家,影响很坏。16世纪以来,英国主要是通过金融创新来渡过财政难关的。本文介绍的就是近代早期英国如何通过金融创新在英法争霸中胜出的问题,这是一个国内很少有人关注的话题,了解这个过程有助于我们对今天欧洲人处理主权债务危机问题的认识。

  15世纪末16世纪初英国还是欧洲边缘地区一个不太起眼的国家。关于它为何能到18世纪中叶就成为世界头号强国,我们通常是这样解释的:英国控制海洋造成荷兰这个“海上马车夫”的衰落,而航运业的衰落必然造成荷兰金融中心地位的丧失;在17-18世纪的英法争霸中英国最后胜出,主要原因也是因为英国控制了海洋。那么英国为什么能控制海洋呢?特别是,在决定英法争霸的七年战争(1756-1763后)中,英国要封锁大西洋和地中海及印度洋真是那么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吗?为什么仅仅过了十几年,法国人就有能力(开始时还只是依靠民间的力量)打破英国人对大西洋的封锁而大力支持美国人的独立战争?而且,如果我们想起那时木头军舰的制造其实并不复杂,那么很快就会看到归根结蒂这里的问题主要还是政府有没有钱。

  荷兰让位于英国的原因,确实与这个国家失去海洋控制权有关,因为它不像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近代国家,未能建立起一套比较系统的财政制度和一支比较强大的军队。但对英法争霸法国败出的原因,西方一些著名学者有自己的看法。在《大国的兴衰中》中,保罗·肯尼迪说道:在100多年的英法争霸中,英国最终胜出,这首先是因为法国“没有适当的公共财政制度”。他还引用18世纪上半叶英国的乔治·伯克莱主教的话说:信贷是“英国胜过法国的主要优势”。也就是说,这种看法其实是18世纪中后期一些“当事人”的意见。除了伯克莱,还有一个叫伊萨克·品托的人在1771年时也说过:英国在决定英法争霸的七年战争中获胜,是英国公债政策的胜利;而法国的失败,在于它的信贷组织不完善。所以,布罗代尔在《15-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三卷中也肯定地说:“公债正是英国胜利的重要原因。”从今天的角度看,这种判断有两层意思:其一,法国输给英国,主要是英国的信贷制度(公债制度)有优势;其二,与其说一个国家的好的财政制度是由于国力强盛后自然而然地形成的,不如说它是一个国家走向强盛的重要举措。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