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中国记忆 > 地区记忆 > 山东记忆 >

宋景诗与黑旗军起义--国家史册

     宋景诗及其所领导的黑旗军起义,是发生在鲁西地区的一次影响颇大的农民反清起义。这支起义军自1861年3月举起义旗到1863年南投皖北捻军,一直是山东[ShanDong]地区规模很大的反清武装。他们从少数人劫牢反狱开始,很快发展成数万人的起义队伍,配合其他义军,连续攻占了13座州、县城及直隶、山东[ShanDong]边界地区数百处乡镇集市,建立了广大的活动基地,给了清朝封建统治以沉重打击。
  1824年,宋景诗出生于堂邑县西北乡小刘贯庄(今属冠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十几岁开始,父亲就送他去地主富户家当雇工。成年后,他为谋生,曾经烧过窑,打过铁,轧过棉花,打过棉油,还卖过豆腐,贩过马,当过兵,甚至冒险结伙贩过私盐。他身材高大魁梧,性格刚直,讲义气,好打抱不平,待人和气温柔,不大爱讲话,像个大姑娘,故自幼被人们称为“宋丫头”、“宋妞儿”。宋景诗从少年时代就酷爱武术,先后拜本村或邻村的中,他都是黑旗军的首领。
  1861年3月29日,宋景诗受五大旗推举,率部分英雄好汉前往冠县城劫狱。趁着冠县城举办观音庙会之机,宋景诗等18名好汉化装混入城内,到了夜晚,便点燃柴草放起火来,一边高喊“反了!反了”,一边挥舞刀枪,冲往牢狱。城外各路群众也燃起秫秸,布设疑阵,齐声呐喊,使城内官兵以为来了千军万马,纷纷逃散。宋景诗等人趁机打开牢门,放出百多名囚徒。随后又打开粮仓,劫取库银,放火烧了县衙大堂,焚毁了地亩册子。各路群众欢欣鼓舞,“将粮食、衣物搬运山城,络绎于途”(《山东[ShanDong]军兴纪略》)。宋景诗领导的劫狱行动,点燃了鲁西地区农民大起义的烈火。冠县、莘县、邱县等地的白莲教五大旗迅速揭竿而起。
  鲁西农民大起义爆发后,冠县五大旗军中,杨泰、杨朋岭绿旗军先后攻入冠县、馆陶,又联合张善继等部连克濮州、范县、曲周、清河、广平,并相继围攻大名、临清[LinQing]、武城、冠县,张玉怀黄旗军相继攻破莘县、观城、朝城、逼攻清平;郜老四、苏洛坤等红旗军陆续攻占阳谷、堂邑,并攻打东阿,围寿张。此间,莘县五大旗军也与冠县五大旗联合作战,除张善继配合杨泰攻占直隶、山东[ShanDong]边界多座州、县城外,其黄旗军张全仁、张九春部也先后分别攻入邱县。
  宋景诗领导的黑旗军势力发展最快,由数百人发展到三四千人,后又扩展到两万余人,一直担负着最重要的攻坚任务。黑旗军最初活动于桑阿镇、清水镇、小刘贯庄一带,4月1日率先攻克东昌[DongChang]府西南之重镇沙镇,然后在沙镇安设大营,攻打东昌[DongChang]府。首次攻城失败后,又兵分两路攻入清平、博平,对两县沿运河[YunHe]数十个村庄的民团进行了武力镇压,斩断了东昌[DongChang]府城的外援。31日,宋景诗率领黑旗军联合其他教军在梁家栈与僧格林[GeLin]沁所派营总乌尔贡扎布所率土默特骑兵打了一仗,然后退回运河[YunHe]西。5月9日,署山东[ShanDong]巡抚清盛所派济南道明新统带步兵与营总乌尔扎贡布骑兵会合东昌[DongChang]知府秦际隆部,分两路大举进攻[JinGong]沙镇。宋景诗的黑旗军联合了程玉书的白旗军、穆显荣等人的红旗军在沙镇北与清军[QingJun]展开大战。义军组织骑兵将清军[QingJun]步兵冲垮。明新、秦际隆堕马落荒而逃。清军[QingJun]除百余人被缴械逃回外,余者全部被歼。秦际隆吓得闭城不出,明新、乌尔贡扎布残部则退往堂邑之二十里铺。不久,黑旗军又联合张玉怀的部分黄旗军及阳谷王存重部义军乘胜再围东昌[DongChang]。结果明新首先溃不成军,旋随乌尔贡扎布及明新调来壮胆的参将玉山一起逃往城里。


  5月下旬,曹州镇总兵保德率援军赶到东昌[DongChang];6月上旬,新任山东[ShanDong]巡抚谭廷襄也亲统大军来到东昌[DongChang],专门对付黑旗军。
  黑旗军与其他教军围攻东昌[DongChang],前后已达1个月之久。此后,为对付西北路的胜保军,宋景诗才把黑旗军主力调往临清[LinQing]、邱县,只留下友军七八千人围困着东昌[DongChang]。
  由于黑旗军阻击、牵制并打击了清军[QingJun]的主力部队,白莲教军得以顺利地攻克了冠县、莘县、馆陶、邱县、朝城、观城、堂邑、阳谷、濮州、范县、曲周、清河、广平等13座州、县城,并进攻[JinGong]过其他州、县城20余座,先后占领运河[YunHe]沿岸重要渡口及数百处集镇,控制了直鲁边境广大的平原地带,人口在百万以上。鲁西农民起义军的重大胜利,大大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五大旗军向北发展,便会威胁京畿;往南发展,又将与捻军等义军联合,有把太平军、捻军引过黄河的危险。清廷在震惊之余,便竭力派优势兵力前往镇压。其部署是:以山东[ShanDong]巡抚谭廷襄统明新、乌尔贡扎布、保德等山东[ShanDong]地方部队由东昌[DongChang]进攻[JinGong],作为东路;特派钦差大臣胜保督办直隶、山东[ShanDong]“剿匪事宜”,率部向邱县、冠县、濮州进攻[JinGong],作为西路;同时“统辖直豫军务及直晋防兵”的另一钦差大臣僧格林[GeLin]沁率部由南向北进攻[JinGong],作为南路。僧格林[GeLin]沁除派帮办军务、副都统西凌阿及其所部翼长恒龄率所部骑兵赶往东昌[DongChang]外,还移军曹州,凭借黄河之险阻挡黑旗军与捻军等其他义军的会合。以上各路又以西路胜保为主攻部队。胜保遂兵分三路:一路由临清[LinQing]南下,进攻[JinGong]邱县、馆陶;一路由大名取道东南,进攻[JinGong]莘县、冠县;一路由清丰东进,攻打濮州、范县(《东华录》)。从此,教军与清军[QingJun]进行了2个月的艰苦战斗。6月间,胜保军连陷邱县、馆陶、冠县;东路清军[QingJun]则连陷李海务、周家店等运河[YunHe]渡口。此间,宋景诗黑旗军与黄旗黄劳玉,绿旗黄学文、黄兰枝等曾引兵由清平左家桥、土闸,博平李家圈、三孔桥诸处上厂游同时抢渡运河[YunHe],企图进兵临清[LinQing],从后方威胁或包抄清军[QingJun],以摆脱胜保军的夹攻。但黑旗军等在攻克清平、博平沿河数十村庄、大败两县民团后,又为乌尔贡扎布骑兵所阻,于6月27日被迫退回运河[YunHe]以西,旋即南撤。7月3日,东路清军[QingJun]陷堂邑。12日,胜保军克莘县。冠县五大旗领袖杨泰退出莘县后为清军[QingJun]围困,壮烈牺牲。11日至18日,东路西凌阿军连陷运河[YunHe]七级、阿城、张秋三大镇;乌尔贡扎布与胜保两军18日攻占阳谷。20日、22日,胜保军又连续攻占朝城、观城。至此,教军与黑旗军的重要城镇——邱、馆、冠、堂、莘、阳(谷)、朝、观八城及数十重要集镇全部失陷。
  继杨泰牺牲后,另一首领张善继由朝城回攻直隶时,在沙河县被俘遇害。这两位主要领袖的相继牺牲,使教军失去了统一指挥,造成群龙无首局面,一些教军首领先后投降清军[QingJun]。宋景诗率黑旗军撤至朝城后,已投诚的教军首领也对宋景诗进行劝降,甚至有的教军首领还率叛军直接威逼宋景诗。黑旗军内部一些人也发生动摇,致使黑旗军人数急剧减少。为保存实力,以图东山再起,宋景诗遂与胜保开始了长达半年的边打边谈历程。此间,黑旗军曾于8月21日复陷莘县。10月间教军联合黄河南捻军、长枪会向胜保军大举反攻并连克莘、朝、观、范四县城,围攻冠县城五昼夜;与此同时,黑旗军亦会合长枪会等军又于11月初在冠县、堂邑境活动,两天后便在亢家庄大败胜保军,杀曹州镇总兵郝上庠以下数百人。至12月26日,双方终于达成协议。黑旗军等接受胜保“招抚”,除黑旗军编为“靖东营”,宋景诗任参将外,其他接受“招抚”的教军分别改编为诚顺、禧顺、庆凯等营,张玉怀、程顺书、杨鹏岭等任守备。此后1年多时间里,黑旗军先是随胜保南下皖、豫征剿捻军,曾长期驻陈州,至1862年8月14日又随胜保赴陕西镇压回民起义。
  在宋景诗率部分黑旗军将士随胜保南下西去1年多时间,留在家乡的黑旗军将士及其家属先后遭到反攻倒算,不少人甚至被地上民团杀害。宋景诗二弟宋景礼也受气而死。宋景诗三弟宋景书(人称宋三帅)遂将上述情况写信告诉宋景诗,要求宋景诗速返老家,继续带领黑旗军进行反抗斗争。而随同清军[QingJun]在外的宋景诗,也是处处受到压制,阳奉阴违的局面更是难以维持下去,在收到三弟信后未久,恰逢胜保被押往京城治罪与荆州将军多隆阿交接之际,宋景诗遂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于1863年1月21日断然率领所部黑旗军旧部东返,沿途或号称移防,或“称遣散回籍之勇”,躲过官府耳目,出其不意地于2月13日抵达临清[LinQing],驻扎于城外南关车营,积极筹备再次起义。

  宋景诗率黑旗军返回临清[LinQing]后,即以其特殊身份为掩护,除在车营之外,又在冠县、莘县安设了两个据点,同时又囤积了大批粮饷,尤其是截留了临清[LinQing]关税,并召集了家乡旧部,扩充了实力。不久,他回到岗屯,重新举起反抗清王朝的旗帜。在部署好作战计划后,他首先向附近地主民团武装发起进攻[JinGong]。岗屯乃小刘贯庄所在乡驻地,其团练称忠爱团,是管辖岗屯及其周围21个村的总团,宋景诗首先设计将团总王百龄捕获并杀掉,忠爱团宣告解体。继而黑旗军又大举进攻[JinGong]柳林[LiuLin]、范寨地主民团。柳林[LiuLin]团是当地实力最强的一支地主武装,特别凶狠残暴;范寨团又称尚义团,辖附近21个村庄,亦有相当的战斗力。因而素有所谓“柳林[LiuLin]团英雄好汉,范寨团能杀惯战”之称。这两支民团武装互相勾结,专与黑旗军为敌。他们在宋景诗与部分黑旗军南下西去后,大肆残杀在乡黑旗军将士及黑旗军家属。因而黑旗军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不打柳林[LiuLin],即打范寨”。至5月12日,宋景诗等“窥柳林[LiuLin]、范寨无备”,截杀柳林[LiuLin]团总杨鸣谦等20余人。随后,在扫荡地主民团武装的基础上,黑旗军逐步开辟了以岗屯为中心,以卫河及运河[YunHe]为屏障的战斗基地,控制了临清[LinQing]以南,莘县、阳谷以北,聊城以西、冠县以东的大片村庄集镇。
  宋景诗再度起义的消息传到北京,清廷极度恐慌,遂急调各路大军云集卫河运河[YunHe]两岸。奉命督办直鲁豫三省交界“剿匪”事宜的直隶总督刘长佑决定兵分四路进攻[JinGong]黑旗军。僧格林[GeLin]沁部翼长苏克金部及恒龄等马队为北路军,或驻扎临清[LinQing],或由临清[LinQing]之东西两路渡河包抄;刘长佑与直隶臬司王榕吉所部为西路军,分布于临清[LinQing]之尖冢、馆陶之马头及南馆陶一带河口,择要安营;大顺广道祝垲、原大名镇伊绵河部兵勇及乡团为西南路军,由小滩、冠县一带节节进逼;署山东[ShanDong]臬司呼震、曹州镇总兵保德为东南路军,负责东昌[DongChang]、堂邑一路防剿。山东[ShanDong]臬司丁宝桢、巡抚阎敬铭也先后率楚勇、山东[ShanDong]清军[QingJun]赶到,准备由东南路进攻[JinGong]。与此同时,黑旗军也进行了布防。6月中旬,宋景诗与黑旗军另一将领刘厚德率马、步队千余人,扼临清[LinQing]闸河之南,与直隶提督恒龄部夹河列栅相望,并分两营驻李官新屯,隔绝堂邑柳林[LiuLin]诸团,使之无法与清军[QingJun]联络。7月20日夜,刘厚德率众抢渡临清[LinQing]运河[YunHe]头闸、歇马亭、三里湾诸处,大举进攻[JinGong]运河[YunHe]对岸的恒龄军。于是,沿河上下游十余里间,一时喊杀之声震天。由于恒龄有备,黑旗军渡河未成,仍回车营、南厂拒守。21日夜四更,刘厚德、杨殿乙率黑旗军又组织第二次猛攻,在头闸、鼓楼底、三里铺等处于枪炮声中编筏抢渡。由于恒龄加强了防守,又得成保、海群等部“拨骑兵助击”,黑旗军不支,遂南屯八里庄。刘长佑觉察到黑旗军后方空虚,决定组织反攻,径袭岗屯大营。23日,清军[QingJun]分三路进兵,中午到达清水镇,进逼岗屯。宋景诗率黑旗军留守部队“分路旅拒”,给清军[QingJun]以迎头痛击。清军[QingJun]敛队败退之际,四野高粱地中,黑旗军伏兵四起,由宋景诗亲自指挥,兵分两路冲出,前截后杀,一举大败刘长佑,歼灭其所部两路清军[QingJun],以至清水至岗屯十余里的战场上,清军[QingJun]尸横遍地。黑旗军缴获了大量武器。刘长佑等人自此再也不敢出战。
  两天后,丁宝桢移军冠县贾镇,于7月25日五更潜袭岗屯,由于大雨不能前进。26日,黑旗军派队反袭,马、步队五六千人分四路进击,西、南、北三路皆“揠旗息鼓”,从高粱地深处蛇行来攻。东面一路则猛攻冠县知县孙善述所率民团,连攻三次未能得手。其他三路亦遭清军[QingJun]反击而退。黑旗军又抽调精锐骑兵数百,突击团勇中坚,旋分两翼包抄,大败民团。丁宝桢由西南引亲军横出接应,也被宋景诗杀得大败。
  恒龄军自7月28日移军李官屯,窥伺黑旗军大本营岗屯。为独占大功,恒龄不仅不听刘长佑调遣,反让刘长佑在西北方面“全力严遏窜越”,并“酌拨得力部队二三千,并炸炮数尊,前赴临清[LinQing]会合”。刘长佑先后拨给恒龄军队约3000人及炸炮2尊,于29日齐赴李官屯,“合诸成保、萨萨布、海群各马队,计马步五千有余”。至30日中午,恒龄军进至梨儿庄,距岗屯5里,即“令三起白旗骑兵前驱”,途中突起黑旗军伏兵千余,恒龄兵分两路迎击。及东股黑旗军稍为后退,西路黑旗军又出伏兵千余,使清军[QingJun]腹背受敌。恒龄拼命冲出,成保、萨萨布、海群各部纷纷败退,“损折甚多”。及刘长佑派军来援,黑旗军才收队后退。但黑旗军很快又组织人马再次分路向清军[QingJun]发动攻击,清军[QingJun]步兵“喧乱而北,兵勇多伤亡”。恒龄败回临清[LinQing]本营。

  黑旗军8天之内三战三捷,声威大振。队伍也发展到二三万人。清政府只得再派重兵围剿。此后,清军[QingJun]东路、北路均大大增强了兵力。在一段时间的准备后,刘长佑决定用滚营法步步进扎,俟距黑旗军大营稍近,再行大举合围。
  在刘长佑推行滚营前进法之前,黑旗军就曾几次抢渡卫、运两河,准备打入直隶境。8月8日,黑旗军尽宰牛驴做挡牌千余件,准备闯渡运河[YunHe]。9日,黑旗军马队数次抢渡,均未成功。8月中旬,宋景诗与于孟春部扑樊家厂渡河;薛法起、朱登峰部扑南水闸渡刘家河;刘厚德部扑观音嘴;郭景辉部扑歇马亭;杨殿乙与杨殿甲部扑十里铺。但均未成功。8月23日,黑旗军出动数百马队兼程驰往卫河东闯渡,遭王榕吉、徐廷楷部清军[QingJun]轮番轰击而退;25日,黑旗军大股夜奔调马桥、冯家圈抢渡,结果也未成功。
  9月2日,当刘长佑开始推行滚营法率清军[QingJun]在临清[LinQing]旧县地方筑成5个新垒时,黑旗军即以骑兵千人前往袭击。5日,刘长佑军在于家楼添筑新垒,黑旗军先“环迭冲突”,破坏清军[QingJun]新垒,后又分三路进攻[JinGong],次日夜又组织两次猛攻。至9日止,7天间,双方大小8次交战。10日,刘长佑军进至兴隆寺,黑旗军“冒官军旗装”,出清军[QingJun]前敌诸营后,又以马、步队2000余人,穿出清军[QingJun]前营,前后夹击清军[QingJun],及刘长佑率后营驰来,黑旗军方收队而回。
  至9月中旬,由于清廷加派科尔沁亲王僧格林[GeLin]沁突然进兵东昌[DongChang],致使战场形势为之大变。9月12日,僧格林[GeLin]沁统兵赴东昌[DongChang],15日便由水路进驻清平县魏湾,择地安营,并急调原由刘长佑节制调遣的恒龄、苏克金各路马队暨防守北路之步兵,同赴东路,然后又将西北驻防之洋枪队也全数调去。各队先后到齐后,僧格林[GeLin]沁便于21日带各路马、步队由魏湾进军,先由柳林[LiuLin]西南前进,将赵家塔头等处村庄一律攻克,即在各处分扎营垒,逼近黑旗军大营岗屯及基地小刘贯庄。柳林[LiuLin]、范寨、小屯的民团也协同清军[QingJun]进攻[JinGong]。僧格林[GeLin]沁扬言:“宋景诗是土耗子,不禁一打!”又说:“黑小子还不够我垫马蹄子的。”但宋景诗镇静自如,指挥将士沉着应战。僧格林[GeLin]沁派部将率队三次出战,俱为黑旗军击败。21日僧格林[GeLin]沁亲自督队,仍未能挽清军[QingJun]败局。22日,僧格林[GeLin]沁动用由英国人训练的洋枪队。黑旗军副帅杨殿乙,率将士接连向清军[QingJun]发起三次冲击,未能奏效,反有伤亡。宋景诗为避免不必要的牺牲,便主动放弃岗屯,退守小刘贯庄。僧格林[GeLin]沁挥大队随后追击,在小刘贯庄周围挖濠放水,企图重演冯官屯水淹太平军之故技,逼黑旗军就范。当晚,宋景诗决定将计就计,一面派人前往僧营下书,约定翌日再战,一面又布置疑阵,在围子墙上遍插旗帜,锣鼓不停,随后又将棉被垫在地上,趁夜将黑旗军将士及村内群众全部撤走。23日,僧格林[GeLin]沁发现中计后急率大军追击。当僧军追至朝城大厂时,又中了黑旗军的埋伏,被杀得大败。僧部翼长、山海关副都统成保被俘。
  自9月23日至27日,黑旗军连打5个胜仗,将僧军逼回小刘贯庄,然后渡过卫河,从而打通了进入直隶、河南的通道。27日,黑旗军进入直隶开州。至10月9日,黑旗军半月间驰聘直东豫三省30余个县,行军2000里,使清军[QingJun]僧格林[GeLin]沁、刘长佑等只能跟在黑旗军后面穷追。黑旗军绕了一个大圈子后,又突然杀回堂邑,于10日先在清平集杀民团团长马福全家,再渡河至大桑树庄,杀了88个向柳林[LiuLin]逃跑的地主富豪,然后猛扑柳林[LiuLin],打伤柳林[LiuLin]团数十人。11日,宋景诗所部黑旗军由冠县走朝城,人直隶清丰。转战直隶开州、河南滑县、汤阴及直隶成安、永年、巨鹿,又乘船顺运河[YunHe]南下张秋,于10月20日登黄河东岸,转入平阴、东平山林中。由于官军、民团沿途追杀、截击,黑旗军伤亡殆尽,宋景诗仅率少数部众南下,投奔了张宗禹所部捻军。此后,宋景诗等黑旗军余部随捻军由河南绕道江苏,进入山东[ShanDong],参加了歼灭僧格林[GeLin]沁所部的著名战役——高楼寨之战。
  高楼寨大战后,宋景诗一度下落不明。1871年4月,安徽巡抚英翰奏称在亳州界沟集地方将宋景诗拿获,并经清廷批准,将其就地正法。但宋景诗家乡人民却坚决否认这一说法,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宋景诗并没有死,他当时逃到了归化,改名换姓,传习武技,并于1900年重返岗屯,住在黑旗军旧部温连科家中,后仍回归化,一直活到80多岁。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