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中国记忆 > 地区记忆 > 山东记忆 >

鲁国三桓专政--国家史册

       “三桓”是指庆父之后孟孙氏、叔牙之后叔孙氏、季友之后季孙氏,三家都是鲁桓公的后裔,故称“三桓”。三桓是鲁国势力[ShiLi]最大,专权时间最长的大族。说到三桓历代子孙的情况,还得分头一一梳理清楚。
    孟孙氏的始祖庆父虽被逼自杀,由于季友的呵护,后人并没受到牵连。庆父的儿子[ErZi]公孙[GongSun]敖(谥号曰穆,经传又称孟穆伯)在僖公时仍握有兵权,曾多次率军出征,地位仅次于季友。公孙[GongSun]敖本应有一番作为,却因贪恋莒女而葬送了前程。当初,公孙[GongSun]敖娶莒女戴己和妹妹声己。戴己卒,公孙[GongSun]敖又要求续娶,莒人以声己可继承其姊而拒绝了。鲁文公七年(公元前[GongYuanQian]620年),徐国攻打莒国,莒人前来请盟。公孙[GongSun]敖入莒莅盟,顺便为东门[DongMen]襄仲(庄公子公子遂)迎娶莒女,见莒女貌美,竟自娶为妻。东门[DongMen]襄仲大怒,准备攻打公孙[GongSun]敖,鲁僖公也表示支持。叔仲惠伯(叔牙孙)劝解说:  “兵作于内为乱,起于外为寇。寇尚且伤人,乱自伤也。今臣作乱而君不禁,万一引起外寇入侵怎么办?不如君止之,我和解之,使公子遂放弃,公孙[GongSun]敖将莒女送回,大家复为兄弟如初。”结果双方不得已而和解,公孙[GongSun]敖很不情愿地将莒女送回莒国,可对莒女一直念念不忘。第二年,周襄王死,公孙[GongSun]敖赴京师吊丧,拐带大批吊丧礼品逃到了莒国。
    公孙[GongSun]敖奔莒后,鲁人立其子孟孙谷(戴已生,又称孟孙伯谷),史称孟文子,这是孟孙氏的第三代。孟文子一反祖父庆父、父亲公孙[GongSun]敖处处结怨于人的做法,处事小心,与世无争。鲁文公想给他换一座宽敞的宅第,他婉言谢绝了。执政的臧文仲听后非常钦佩,说:  “孟孙谷守官不失礼,足以掩盖其父之恶而传其后世也!”这期间,与莒女已生了两个孩子的公孙[GongSun]敖又要回国,经孟文子请求,东门[DongMen]襄仲同意他回国,但不得参与国事。回来后,公孙[GongSun]敖抑郁困居三年,带着全部家产再次逃到莒国。不久,孟文子中年病故,其子仲孙篾年幼,请立其弟孟孙叔难(声己所生),史称孟孙惠叔。文公十四年(公元前[GongYuanQian]613年),公孙[GongSun]敖又让孟孙惠叔给大家送重礼,再次请求回鲁国,结果没等返回鲁国就死在了齐国[QiGuo]。第二年,齐人送归公孙[GongSun]敖之丧。东门[DongMen]襄仲和公孙[GongSun]敖是堂兄弟,想起夺妻之恨,不想赴丧临哭。叔仲惠伯再次劝解说:  “丧,亲之终也。虽不能始,善终可也。史佚有言说:‘兄弟致美,救乏、贺善、吊灾、祭敬、丧哀,情虽不同,毋绝其爱,亲之道也。子不失道,何怨于人?’”东门[DongMen]襄仲才率兄弟们临哭。由此可见,三桓一开始就树立了互相支持、互相抱团的传统。以后,三桓之间虽不免勾心斗角,争权夺利,但始终没发生你死我活的冲突。
    公孙[GongSun]敖的好色,不仅使自己[ZiJi]客死他乡,也因和东门[DongMen]氏的冲突极大地削弱了孟孙氏的政治势力[ShiLi],待孟孙氏的第四代孟献子振兴时,已到了鲁宣公时期了。
    叔孙氏的第二代是叔牙的儿子[ErZi]公孙[GongSun]兹,谥号戴,又称叔孙戴伯。僖公四年冬,叔孙戴伯曾率领鲁军会合诸侯之师侵陈。他的 弟弟武仲休,后来别立为叔仲氏,上述叔仲惠伯就是武仲休的儿子[ErZi]。三桓、叔仲氏、臧氏同为鲁国姬姓中的五大氏。
    公孙[GongSun]兹死后其子叔孙得臣继嗣,因他谥号“庄”,经传又称为叔孙庄叔。鲁文公时,叔孙得臣曾代表鲁君赴京师拜谢周天子对鲁文公的赐命,也曾率鲁师会合晋、宋、陈、卫等国伐沈。文公三年(公元前[GongYuanQian]628年)冬,他陪同鲁文公朝晋。九年,再赴京师会葬周襄王。由此可知,叔孙得臣深得鲁文公信任。鲁文公十一年(公兀前618年),叔孙得臣率军打败狄人,俘获其首领侨如、虺、豹三人。为纪念这次战役,叔孙得臣分别以这三个俘虏的名字作为自己[ZiJi]三个孩子的名字,即叔孙侨如、叔孙虺、叔孙豹。
    季孙氏的始祖季友于鲁僖公十六年(公元前[GongYuanQian]644年)去世,其子齐仲无佚无闻于世。齐仲无佚之子季孙行父是季孙氏的第三代,史称季文子。孟孙氏与东门[DongMen]氏发生冲突,季文子坐收渔翁之利。鲁文公前期,臧文仲是执政数十年的元老重臣,季文子主动和他搞好关系。臧文仲认为要亲近陈国,季文子马上娶陈女为妻,因而获得了臧氏的好感。鲁文公十年(公元前[GongYuanQian]617年),臧文仲死,其子臧宣叔继立,同时又任鲁国司寇,声望比其父有所逊色,季孙氏的势力[ShiLi]却与日俱增,实际上已形成东门[DongMen]氏、叔孙氏、季孙氏政治上的鼎足之势。


    鲁文公娶有二妃,长妃哀姜生太子恶和视两个儿子[ErZi],次妃敬赢生倭。倭虽然年长,却是庶子,敬赢为了立倭为嗣,私与东门[DongMen]襄仲勾结,并把倭托付给襄仲。鲁文公在位18年去世,东门[DongMen]襄仲欲立倭,可哀姜是齐女,太子恶既是嫡长又是齐国[QiGuo]之甥,东门[DongMen]襄仲不能无所顾忌,更何况还有个固守礼制的叔仲惠伯坚决反对。于是,东门[DongMen]襄仲亲到齐国[QiGuo]会见刚刚即位的齐惠公,求得齐国[QiGuo]的支持。这年十月,东门[DongMen]襄仲杀掉恶、视二子而立倭为国君,是为鲁宣公。又以宣公的名义召见叔仲惠伯,将他杀死,把尸体埋在马粪里,鲁国进入东门[DongMen]氏专政时期。
     孟孙氏、叔孙氏相继与东门[DongMen]襄仲发生冲突,势力[ShiLi]被大大削弱,季孙氏却采取了依附东门[DongMen]氏的策略,保存并发展了自己[ZiJi]的势力[ShiLi]。为了表示自己[ZiJi]拥立鲁宣公,季文子做了一番颇有意味的表演。鲁宣公刚刚即位,莒太子仆煽动国人杀了父亲莒纪公,取父亲的宝物作为投奔鲁国的礼品。鲁宣公命季文子给他封邑,严令说:  “必须今日给!”季文子却令司寇臧宣叔将太子仆驱逐出境,也严令说:  “必须今日离开!”事后,鲁宣公质问,季文子让太史克回答说:  “先大夫臧文仲曾教我事君之礼,我一直奉行不替。见有礼于其君者,事之如孝子之养父母;见无礼于其君者,诛之如雄鹰之逐鸟雀。太子仆弑君父,窃宝玉,所以要驱逐他!”季文子的行为似乎在欺凌刚即位的鲁宣公,实际是在向东门[DongMen]襄仲表白,我季孙行父拥护宣公,不会弑君另立。鲁宣公元年(公元前[GongYuanQian]608年),季文子在东门[DongMen]襄仲的授意下,纳贿于齐国[QiGuo],以求齐惠公会见鲁宣公而稳定其君位。事后,又把济水以西的土地送给齐国[QiGuo]作为谢礼。这些行动,足以让东门[DongMen]襄仲和鲁宣公引为知己了。
    鲁宣公八年,东门[DongMen]襄仲死,依恃拥立宣公有功,安排其子公孙[GongSun]归父继续专权。东门[DongMen]氏专权是鲁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引起了鲁国卿大夫的恐惧和嫉恨。鲁宣公十四年(公元前[GongYuanQian]595年),公孙[GongSun]归父在谷地会见齐顷公,晏桓子(晏婴之父)对齐国[QiGuo]的高固说:  “子家 (公孙[GongSun]归父字)恐怕要逃亡了。贪于权势必然要谋算别人,在鲁国树敌太多而引起公愤,何以不亡?”
    东门[DongMen]氏专权的同时,三桓的势力[ShiLi]也不断壮大。除季文子的声望不断提高外,孟献子也渐露头角。孟献子即孟文子之子,公孙[GongSun]敖之孙仲孙篾,鲁宣公时继孟孙惠叔为卿。他以自己[ZiJi]的俭朴、爱士和知人善任而闻名遐迩,是振兴和巩固孟孙氏家族势力[ShiLi]的著名人物。公孙[GongSun]敖在莒国生的两个儿子[ErZi]来投奔他,孟献子视为家人,遇之甚厚,国中人人称赞。有人离间孟献子说:  “二子回来打算杀掉你!”孟献子没加理睬,只是告诉了季文子。二子听说后,非常痛心地说:“夫子友爱我们,我们却恩将仇报,太无礼了。与其让人家说我们 无礼,还不如去死。”于是,兄弟二人抱着以死表白的决心守护鲁邑城门,有贼寇前来攻门,二人力战而死。想不到,公孙[GongSun]敖不爱名声爱美人,他的儿子[ErZi]却如此壮烈,不爱生命爱名声。

    鲁宣公时期,正是楚庄王的霸业蒸蒸日上的时期。鲁宣公三年 (公元前[GongYuanQian]606年),楚庄王观兵周境,问九鼎之轻重。十二年,大败晋国于邲(今河南荥阳东北),饮马黄河,雄视北方。鲁宣公十四年,楚国[ChuGuo]大军围困宋国,宋国军民“易子而食,析骸而爨”,艰难地抵抗着。紧要关头,孟献子理智而冷静分析了楚国[ChuGuo]攻宋和晋楚争霸的形势,果断地做出了入聘楚国[ChuGuo]的决策。他对鲁宣公说:  “小国要想躲避大国的侵吞攻伐,只有朝聘献物,这是为了免除像宋国那样的灾难。等到楚国[ChuGuo]向我们兴师问罪,再贡献财物就来不及了。现在楚军仍在宋国,请当机立断。”对楚国[ChuGuo]的咄咄逼人,鲁宣公正忧心忡忡,听了孟献子的建议,马上派公孙[GongSun]归父到宋国会见了楚庄王。处在楚军围困下的宋国还在顽强抵抗呢,直到第二年五月才被迫向楚国[ChuGuo]低头屈服。鲁国和宋国一样,都是夹在晋楚之间的小国。邲之战后,晋国因鞭长莫及,早已把它们放弃了。于是,晋楚之间的小国纷纷倒向了楚国[ChuGuo],这是小国求生存的必由之路。在由附晋向附楚转变的过程中,鲁国是最早、最主动的国家。由此可以看出孟献子纵横捭阖的外交能力。
    季文子、孟献子势力[ShiLi]的增长,激化了与专权的公孙[GongSun]归父的矛盾。鲁宣公十八年(公元前[GongYuanQian]591年),公孙[GongSun]归父打着“去三桓以张公室”的幌子,和鲁宣公谋划由自己[ZiJi]朝聘晋国,借晋国的力量去掉三桓。公孙[GongSun]归父前脚刚走,鲁宣公就去世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季文子当即决定驱逐东门[DongMen]氏。由于他在东门[DongMen]氏杀嫡立庶时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现在反戈一击,当众宣布东门[DongMen]氏的罪行说:  “让我杀嫡立庶而失掉齐、晋援助的,就是东门[DongMen]襄仲。”司寇臧宣叔见季文子如此文过饰非,非常恼火地说:  “当时不能治东门[DongMen]襄仲的罪,他的后人又有何罪?你想驱逐他,我奉命执行就是。”东门[DongMen]氏后院起火,闹得公孙[GongSun]归父有国难投,逃亡到齐国[QiGuo]去了。

     《史记·鲁周公世家》说,自从东门[DongMen]襄仲杀嫡立庶,立了鲁宣公,  “鲁由此公室卑,三桓强”。实际是鲁国从鲁宣公开始“政在大夫”,先是东门[DongMen]氏专权,甚至连季文子也不得不曲意逢迎。自东门[DongMen]氏被驱逐后,鲁宣公之子黑肱即位,是为鲁成公。成公年幼,季文子执政,始奠定三桓专政的局面。
    季文子执政时,孟献子与臧宣叔都是鲁国著名的外交家,洞察各国的内政外交,相得益彰。晋楚邲之战后,鲁国依靠孟献子的高瞻远瞩,率先依附楚国[ChuGuo],避免了楚国[ChuGuo]的蹂躏。可楚国[ChuGuo]毕竟距鲁国较远,并且楚庄王已和鲁宣公同年去世,势头大不如前,齐、晋却近在咫尺。对一个在大国夹缝里求生存的小国来说,过去“暮楚”,现在却应该“朝晋”了。季文子审时度势,果断采纳臧宣叔的意见,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联晋抗齐。
    鲁成公元年(公元前[GongYuanQian]590年),季文子重用臧宣叔与晋国结好,在国内“作丘甲”,整军旅,修城郭,积极备战。第二年,鲁国和晋国联合大败齐国[QiGuo]于鞌,晋国逼迫齐国[QiGuo]将汶阳之田归还鲁国。可就在当年的冬天,楚国[ChuGuo]为援救齐国[QiGuo]而发动了阳桥战役,鲁成公派臧宣叔前去求和。臧宣叔是主张联晋抗楚的,拒绝说:  “楚国[ChuGuo]劳师远征,已不能持久,本来就想退兵,我不愿意无功而受名。”当时楚军已侵入鲁地阳桥,鲁国刚刚背楚附晋,形势又危急,又尴尬。国难当头,孟献子挺身而出,自请以鲁国工匠300人为礼品、鲁成公的儿子[ErZi]公衡为人质,前去与楚人讲和,解救了鲁国的危难。

    然而,季文子是个华夏正统观念极重的人,忍气吞声依附晋国。鲁成公四年(公元前[GongYuanQian]587年),季文子陪鲁成公朝晋,晋景公不敬,鲁成公欲叛晋附楚。季文子以晋、鲁同姓,而楚国[ChuGuo]“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为由,劝鲁成公委曲求全。在春秋那个强力抗争的时代,  “弱国无外交”,大国往往从自己[ZiJi]的利益出发,对小国任意摆布。鲁成公八年(公元前[GongYuanQian]583年),晋国出尔反尔,又让鲁国将汶阳之田割给齐国[QiGuo]。这件事让季文子体面扫地。借晋国之力夺回汶阳之田,这是季文子最得意的政绩,为此不惜违背礼制修建了“武宫”,来表彰自己[ZiJi]的功德。现在又被人家逼着归还齐国[QiGuo],由此可见,季文子为了联晋抗齐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
    鲁成公时,季文子、孟献子皆老成持重,尤其是季文子,《论语·公冶长》说他“三思而后行”,以小心谨慎为人所称道。  《国语·鲁语上》记载,季文子辅佐宣公、成公,  “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孟献子的儿子[ErZi]仲孙它不以为然说:  “子为鲁国上卿,相二君,人家会以为你吝啬,有失国体。”季文子回答说:  “吾观鲁国父兄粗衣恶食者犹多,是以不敢。我听说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良马美妾。”事后,季文子告诉了孟献子。孟献子也是“食不二味,坐不重席,居不粟马,出不从车”,以俭朴而闻名,听后大怒,把仲孙它囚禁了七天。从此,仲孙它改奢从俭。季文子高兴地说:  “过而能改,民之上也。”让他当了上大夫。

    三桓之中,惟独叔孙侨如年轻气盛,野心勃勃。例如,齐晋搴之战后,汶阳之田的棘地不服,他派兵包围了棘地,进行弹压;又与鲁宣公夫人穆姜(成公母)私通,时刻想除掉孟孙、季孙而独自执掌鲁政。鲁成公十六年(公元前[GongYuanQian]575年),鲁国会合诸侯随晋国伐郑,季文子一同前往。临行,穆姜按叔孙侨如的策划令鲁成公驱逐季孙氏、孟孙氏两家。鲁成公不肯,反而命孟献子守卫宫城。叔孙侨如派人告诉晋国郤犫说:  “鲁之有季、孟犹晋之有栾、范也。他们一起谋划说:  ‘晋国政出多门,不能服从,宁可侍奉齐、楚,就是亡国也不能跟随晋国了。’如晋国想得志于鲁国,请扣留季孙行父而杀之,我在鲁国除掉仲孙篾,从此专心归附晋国,鲁国对晋国忠心不二,其他小国必一呼百应。不然,季孙行父一回到鲁国,必然背叛晋国。”郤犫便扣押了季文子。鲁成公听说后,马上撤军于郓,派子叔声伯(鲁宣公弟叔肸之子公孙[GongSun]婴齐)前往交涉。郤犫说:  “如果去掉仲孙篾而扣留季孙行父,我亲鲁国甚于晋国。”子叔声伯申明利害说:  “叔孙侨如的丑行你是知道的,季孙行父和仲孙篾却是鲁国社稷之臣, 若朝亡之,鲁国必夕亡之。鲁国视之仇雠,必为齐、楚所有,晋国将追悔莫及。”郤犫见子叔声伯口气强硬,利诱他说:  “我请鲁君给你封邑。”  “婴齐,鲁之贱隶也,不敢依仗大国而求利,奉寡君之命而来,若能放回季孙行父,就感恩不尽了,别无所求。”晋国的范文子听了,对栾武子说:  “季孙行父相鲁二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可谓忠乎。信谗匿而弃忠良,怎么面对天下诸侯?子叔婴齐奉君命无私,谋国家不二,图其身不忘其君。如果拒绝他的请求,是丢弃善人。你还要三思。”于是,便释放了季文子。季文子回国后,驱逐了叔孙侨如,处死了他的同谋公子偃(鲁成公弟),并把叔孙豹从齐国[QiGuo]召回,立他为叔孙氏之后。
    叔孙豹的谥号为“穆”,经传称叔孙穆子、叔孙穆叔,是叔孙氏家族中最为著名的人物。鲁成公在位18年去世,其子鲁襄公即位,时年3岁,季文子为司徒,叔孙穆子为司马,孟献子为司空,三桓完全操纵了鲁政。鲁襄公二年(公元前[GongYuanQian]571年),成公夫人齐姜死,齐姜的婆婆穆姜(成公母亲)有件上等槚木做的棺木。季文子一直因穆姜与叔孙侨如合谋陷害自己[ZiJi]而怀恨在心,为了报复穆姜,强行把穆姜的棺木夺来安葬了齐姜,可见季文子权势之重。鲁襄公五年(公元前[GongYuanQian]568年),季文子去世,其子季孙宿继位为卿。季孙宿谥号曰“武”,故经传又称季武子。当时,孟献子年老,叔孙穆子执掌鲁政。鲁襄公十一年,季武子借父亲季文子的声望,与叔孙穆子盟誓,先解除其顾虑,然后“作三军,三分公室而各有其一”。鲁国原来有三军,春秋以来只有上、下二军,皆归公室所有。季武子增设中军扩编为三军,正好三家各得其一,这就是历史上的“三分公室”。这样,不仅公室的军赋被分割,还丧失了对军队的控制权。此后,季武子采取一系列措施,扩大季孙氏的势力[ShiLi],很快取代叔孙穆子执掌鲁国政权,并形成“叔出季处”的政治格局。所谓“叔出季处”,即叔孙氏负责出使搞外交,季孙氏负责守国执政。
    “叔出季处”的行政分工,为季武子发展自己[ZiJi]的势力[ShiLi]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鲁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GongYuanQian]544年),叔孙穆子陪同鲁襄公朝会楚康王,适逢楚康王卒,楚人命鲁襄公为死者穿衣,鲁襄公非常为难。叔孙穆子让巫师先以桃木棒与笤帚扫殡,等于是扫除凶邪,再为死者穿衣,等于是朝见时陈列布币。事后,楚人才知道叔孙穆子让鲁襄公行的是“君临臣丧”之礼,感到大失颜面。叔孙穆子用自己[ZiJi]的智慧维护了鲁襄公的尊严,君臣二人高高兴兴返回鲁国。
    到达鲁国的方城山,季武子派公冶送来一封带封泥加印的信。信中说:  “戍守卞邑(今山东泅水县东)的人想发动叛乱,臣平定了叛乱,已占有了卞地,谨此报告。”原来,季武子一直在扩大自己[ZiJi]的封邑。季孙氏的封邑是费邑(今山东费县西北)和汶阳之田,是鲁僖公时为表彰季友的功绩而赐给季孙氏的。汶阳之田时常被齐国[QiGuo]所占,季孙氏把主要精力放在经营费邑上。季武子即位的第二年,就加固了费邑的城防,并随时窥测时机,扩大私邑。这次鲁襄公在外九个月之久,使他从容抢占了蓄谋已久的卞邑。鲁襄公读完信,随口说出了一句语无伦次的话:  “想要这地方就说叛变,竟用欺骗来疏远我。”他看穿了季武子的鬼把戏却又一筹莫展。  “我还能进入国境吗?”失去方寸的鲁襄公用呆滞眼光盯着神不守舍的公冶问。原来,季武子强占卞邑,公冶并不知情,他只是奉命来向鲁襄公致意,是季武子派人追上来,把信交给了他。明白了原委,公冶非常气愤,慨然回答说:  “君王据有国家,谁敢违背君王?”真是危难见忠臣啊!感动不已的鲁襄公赶忙让人将冕服赐给公冶。公冶推辞再三,方才收下。


    尽管如此,鲁襄公一想到被季武子挟制、欺凌的情景就心有余悸,还是不敢回鲁国。跟随鲁襄公的荣成伯见他进退两难的窘况,不由吟起了黎侯寓寄卫国,其臣劝他归国的《式微》诗: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婉转恳切的诗句,再现了寄寓卫国的黎侯的凄凉惨淡,鲁襄公顿感不寒而栗,只得硬着头皮返回鲁国。回国后,鲁襄公对季武子敢怒而不敢言,而季氏的使臣公冶却表现了刚正不屈的倔强个性。他把季氏给的封邑退还给季武子,终身不入季氏之门,对人说:“欺其君,何必派我去!”盛怒之下,竟然一病不起。临终之际告诫家臣们说:  “我死后,不准用冕服入敛,那不是因德行而得的赏赐;不准让季氏来安葬我。”
    就这样,经过季武子20多年的经营,季孙氏的势力[ShiLi]发展到顶峰。在这期间,孟献子去世,其子孟庄子因循无所进取且在位短暂,曾子称他“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个难得的孝子。其孙孟孝伯继位不久即病故。到鲁襄公末年,仍然是“叔出季处”的政治格局。
    鲁襄公于三十一年六月去世,季武子立胡国女子敬归的儿子[ErZi]子野为国君。由于哀痛过度,子野没即位就死了。季武子又立敬归妹妹齐归的儿子[ErZi]公子调为国君。叔孙穆子反对说:  “太子死,有母弟则立之,无则立长。年均,择贤者而立,义均则占卜决定,自古如此。今子野非嫡长,何必非立他母亲妹妹的儿子[ErZi]?而且公子裯居丧不哀,是为不孝,立了他,必为季氏的祸患。”季武子刚愎自用,坚持拥立公子裯为国君,是为鲁昭公。
    其实,季武子虽专横跋扈,却是志大才疏,没有政治、外交头脑。三桓之中,最顾全大局、远见卓识的是叔孙穆子。
    鲁襄公二十七年(公元前[GongYuanQian]546年),叔孙穆子参加了春秋历史上著名的弭兵之会,与诸侯大夫会盟于宋国。季武子怕鲁国贡赋太重,以鲁襄公的名义命叔孙穆子视邾、滕等小国行事。会盟时,邾国是齐国[QiGuo]的附属国,滕国是宋国的附属国,都没独立参加会盟。叔孙穆子认为,鲁国虽弱,不能丧失立于列国之林的资格,应与宋、卫等国并驾齐驱,坚持参加了会盟。
    鲁昭公元年(公元前[GongYuanQian]541年),叔孙穆子再次与晋国赵武、楚国[ChuGuo]公子围、齐国[QiGuo]国弱、宋国向戌,以及卫、陈、蔡、郑、许、曹筹国代表在虢会盟,重申弭兵和好。季武子不知出于什么目的,也可能是发泄父兄辈的恩怨,竟不顾叔孙穆子的安危,率鲁师讨伐莒国夺取了郓(春秋古邑有两个郓,该郓为公元前[GongYuanQian]616年季文子筑,称东郓,在今山东沂水北,鲁、莒曾反复争夺该地;另一个是公元前[GongYuanQian]588年鲁成公筑,称西郓,在今山东郓城东)。莒人向盟会报告,楚国[ChuGuo]公子围对晋国赵武说:  “寻盟未退,而鲁伐莒,亵渎会盟,请诛杀鲁国使者!”这样,叔孙穆子的生死,就悬在赵武的口上了。  “把你的革带送我,我请赵孟(即赵武)救你”,赵武的随从乐桓子趁机勒索说。叔孙穆子怒目而视,嗤之以鼻。叔孙氏家臣梁其踁迫不及待地劝告说:  “财货是身外之物,您还有什么可惜的?”遭季孙氏出卖,叔孙穆子满腹怨恨,可此时一发千钧,身系鲁国安危啊!叔孙穆子把心一横,将生死置之度外,对梁其踁说:  “诸侯之会,卫社稷也。诸国不戮其使,必伐其国,我虽免祸,鲁国必遭讨伐。我当然怨恨季氏,可鲁国何罪?  ‘叔出季处’,向来这样,我又能怨谁呢?”赵武听后,赞叹说:  “临患不忘国,忠也;思难不放弃职责,信也;图国忘死,贞也。具备忠、信、贞三种品格,义也。有此四者,岂可戮乎!”找到楚国[ChuGuo]公子围求情说:  “鲁国虽有罪,其使者不逃避,已是畏惧大国之威而恭敬地奉命了。况且,莒、鲁争夺郓地,为时已久,苟无大害,可不必计较。叔孙豹,鲁国贤人,如果您赦有罪之国而赏其贤人,诸侯准会望风归附。”其实,楚公子围也不过是故作姿态,来满足他作为盟主主持公正的虚荣。既然晋国赵武来求情,已给足了脸面,也就顺水推舟了。

    一番生与死的经历,叔孙穆子总算回到了鲁国。季武子也觉得做得太过分,让曾夭驾车亲自去慰问叔孙穆子。从早上等到中午,也不见叔孙出来,季武子心中有愧,默不作声。曾夭忍不住对叔孙氏的家臣曾阜说:  “我们知罪了,三家从来以相忍为国,楚国[ChuGuo]的杀戮都忍了,何必忍其外而不忍其内。”好一个“相忍为国”,连季武子的家臣都这么盛气凌人。曾阜愤恨不平地数落说:“我们数月在外,你们等一早上又有何妨?”转身进门去了。叔孙穆子对季武子真的是“相忍为国”,他知道,如果同室操戈,只能是两败俱伤。把季武子晾在门口半天,不过拿他消消气。  “可以出矣”,正在叔孙穆子进退犹豫之时,曾阜进来了。叔孙穆子仍然心理不平衡,指着屋内的柱子说:  “虽恶此柱,岂可去乎!”这才出来接见季武子,两家讲和。
    鲁昭公五年(公元前[GongYuanQian]537年),叔孙穆子遭竖牛之乱病饿而死,其子叔孙婼继位,经传又称叔孙昭子,处在竖牛的控制之下。孟孝伯之子孟僖子继位,涉事不深而人微言轻。孟孙、叔孙一时式微,季孙氏如日中天,原来“三分公室”、三家各领一军的格局已不再适应三桓间新的力量对比。季武子趁机拉拢施氏、臧氏提议,再削去中军,仍恢复上、下两军,把两军一分为四,  “四分公室,季氏择二,二子各一”。也就是说,季孙氏独自择取四分之二,孟孙氏、叔孙氏各得四分之一。四分公室后,三家把军赋尽征归己用,对国君仅仅是随时施舍一点而已。从此,季孙氏的势力[ShiLi]占了压倒优势,由三桓专政发展到“政出季氏”。
    鲁昭公七年(公元前[GongYuanQian]535年),楚灵王新建成了章华之台,希望天下诸侯同来举行落成典礼,太宰薳启疆亲到鲁国邀请鲁昭公参加。三月,孟僖子陪同前往。路过郑国,郑简公亲自慰劳于城门之下,楚国[ChuGuo]在郊外举行迎接仪式,不懂外交礼节的孟僖子竟不会应答。鲁昭公的到来,楚灵王非常高兴,在章华之台隆重设宴款待他。为了在礼仪之邦的鲁昭公面前夸耀,楚灵王特意选拔高大长须之人相礼(中原人讥笑吴楚之人少须)。高兴之余,一时心血来潮,把楚国[ChuGuo]的大屈之弓送给了鲁昭公,待冷静下来又后悔了。太宰薳启疆机智多谋,前来拜见鲁昭公说:  “齐、晋、越三国想得到这张弓,蓄谋已久了,寡君没有给他们,而传给了您。希望您作好抵御三个邻国的准备,谨慎地保护这宝物。”当时,重器、国宝是世袭权利的象征,各国都想占有它,庄王问鼎就是典型一例。在薳启疆的“善意”威胁下,鲁昭公赶紧又把弓还给了楚灵王。看来,孟僖子比起曾祖孟献子和叔孙氏的叔孙穆子来,可就逊色多了。
    鲁昭公离鲁去楚后,晋国派人来调解杞国与鲁国的纠纷,责令鲁国归还杞国的成邑(今山东泰安南)。当政的季武子决定服从晋国的调解,将成邑归还杞国。可成邑已是孟孙氏的私邑,家臣谢息为孟孙氏镇守,拒绝季武子说:  “守不假器,礼也。夫子 (指孟僖子)陪国君走了,我在后面把城邑丢了,即使您也会怀疑我不忠吧?”此时的季武子也是为了鲁国考虑,晓之以理说:“我们国君背晋朝楚,晋国本来就想找茬,这次再不服从它,一定会加兵于我国。现在暂时将成邑还给杞国,我把桃邑(今山东汶上桃乡)划给你,将来有机会夺回成邑,还是你们的。鲁国无忧而孟孙氏增邑,你还担心什么?”谢息觉得季孙氏在“四分公室”中占了那么多的便宜,这次孟孙氏也该趁机勒索一下了,借口桃邑无山,继续讨价还价。季武子又把莱山和柞山划给了孟孙氏。得到这些优厚的条件后,谢息率部高高兴兴迁到了桃邑。后来,鲁人乘晋国无暇东顾,果然又夺回了成邑,孟僖子坐享其成,扩大了自己[ZiJi]的封邑。
    这年九月,鲁昭公回到鲁国。孟僖子对自己[ZiJi]不通礼仪而一再出丑十分痛心,返鲁后认真学习礼仪。临去世,高度赞扬孔子,嘱咐两个儿子[ErZi]仲孙何忌(即孟懿子)、南宫敬叔拜孔子为师,学习礼仪。
    这年十一月,季武子去世。其子季孙纥未立而死,经传称季悼子。季悼子的儿子[ErZi]季孙意如继位,史称季平子。季平子大权独揽而为所欲为,无礼于费宰南蒯,差点导致众叛亲离,后又成为鲁国大夫的众矢之的,季孙氏的事业可谓到了专横跋扈的顶峰。
    鲁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GongYuanQian]517年),叔孙昭子聘问宋国,顺便为季平子行聘迎娶宋元公的女儿。按说,只有国君娶妻才有资格派卿大夫迎娶,季平子的权势可见一斑。季平子的庶叔季公若 (又称季公亥)随叔孙昭子同行,和宋元公夫人的母亲是同母姐弟,对季平子心存不满,趁机挑拨说,鲁国正要驱逐季平子,不能将女儿嫁给他。宋大夫乐祁精明事理,颇具卓识,一直洞察着鲁国的形势,对宋元公和夫人说:  “嫁给他。果真如此,鲁君必流亡。鲁国政在季氏三世矣(季文子、季武子、季平子),鲁君丧政四公矣(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国君失去民众,焉能逞其志?鲁君静以待命尚可,动则必有祸患。”尽管后来事态的发展不出乐祁所料,可季平子却并没注意收揽民心,而是有恃无恐地到处结怨树敌。
    当初,季公若的哥哥季公鸟娶妻生子后就死了,季公若和族人公思展以及家臣申夜姑共同管理他的家务。季公鸟之妻与人私通,并恶人先告状,说季公若调戏她,公思展和申夜姑非礼于她。季平子马上想起季公若在宋国的所作所为,正好借机报复,不问青红皂白,就将公思展、申夜姑抓起来,并准备杀掉申夜姑。季公若哭泣说:  “杀申夜姑,就是杀我啊!”赶忙跑去求情,被门卫挡住,直到日中也没能见到季平子,申夜姑的人头却已落地了。因此,季公若对季平子恨之入骨。
    季平子与郈昭伯相邻,二人在一起斗鸡。季氏给鸡套上皮甲,郈氏针锋相对,给鸡安上了金属爪子。季氏斗败,认为郈氏不肯屈己之下,恼羞成怒,借扩修宫室之名侵占郈氏的地方,还把人家训斥了一番,郈昭伯敢怒而不敢言。
    早在季武子之时,季孙氏就和鲁国世代司寇之家臧氏产生了矛盾。臧宣叔死后,幼子臧孙纥(又称臧纥、臧武仲)继位。鲁襄公二十三年(公元前[GongYuanQian]550年),孟孝伯诬告臧氏欲为乱,季武子信以为真,命人进攻臧氏,臧孙纥“斩鹿门之关(鲁城东门[DongMen])”逃奔邾国。臧武仲以多智善断闻名于世,他曾预言陈国必亡于楚,卫献公必能复国,都言中了。孔子曾把“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作为成人的楷模,并满怀遗憾地说,“知之难也,有臧武仲之知,而不容于鲁”。臧武仲逃亡后,臧宣叔的另一个儿子[ErZi]臧为继位,从此和季氏结下了过节。昭公二十五年,臧昭伯(名臧赐,臧为之子)的从弟臧会犯家法逃奔季氏,臧氏在季氏的家门口将臧会逮了回去。季平子大怒,拘留了臧氏的家臣,季、臧两家剑拔弩张,水火不相容。
    季氏私祭家庙与稀祭鲁襄公同日进行,禘祭是王者每五年举行一次的祭祖仪式,鲁国因周公之故,受王者礼乐,故有禘祭之礼。鲁襄公别立庙,单独进行禘祭。祭祀要跳舞,可鲁襄公庙里跳舞的只有2人,多数人都跑到季氏家庙里跳起八佾舞来。八佾舞的舞队共8行,每行8人,共64人,是天子才有的礼仪。鲁国既受王者礼乐,禘祭鲁襄公也可使用。可季氏是大夫,使用八佾是严重的越礼行为,所以孔子义愤填膺地说:“是可忍,孰不可忍!”
    这样,季平子的行为引起了鲁国大夫的公愤,一场联合诛除季孙氏的行动正在秘密酝酿之中。首先发难的是季平子的庶叔季公若,他假装献弓于昭公的儿子[ErZi]公为,公为又串通了弟弟公果、公贲,然后告诉了鲁昭公。鲁昭公对季氏专权早已忍无可忍,迫不及待地分头通知季孙氏的仇家郈昭伯、臧昭伯等,除臧昭伯面有难色外,可以说是同仇敌忾,准备工作很快就绪。
    昭公二十五年九月,鲁昭公率领诸公子以及公族子家懿伯、季孙氏的仇家郈昭伯等开始了讨伐季氏的行动。季孙氏府邸甲兵蜂拥,喊声四起。季平子的儿子[ErZi]到门口察看究竟,被迎面而来的甲兵杀死。众人拥鲁昭公破门而入,季孙氏的徒众措手不及,纷纷后退。季平子登台请求说:  “君王不察臣之罪而动用干戈,我愿待罪于沂水之上。”鲁昭公不许。  “请把我囚禁在费邑”,昭公仍然不应。  “请让我带五辆车逃亡”,鲁昭公似乎必欲致季孙于死地,还是不答应。子家懿伯本来以季氏“难图”反对这次行动,但又忠于鲁昭公,趁势劝告说:  “季氏世代执政,拥护他的民众很多,杀了他就会触犯众怒,后果不堪设想。还是答应他吧。”郈昭伯却在一旁咬牙切齿地说:  “一定要杀死他!”这样一来,鲁昭公犹豫了,命郈昭伯去请孟懿子前来决断。

    在季孙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叔孙昭子恰巧到阚(在今山东汶上西南南旺湖中)地巡视。叔孙氏司马鬷戾见季平子遭灭顶之灾,招集叔孙氏部众商量说:  “怎么办?”大家也都不知所措。”我是家臣,不敢参与国政。这么说吧,有季氏和没季氏,哪方面对我有利?”时间不容再迟疑不决,鬷戾真急了。  “无季氏是无叔孙氏也!”大家异口同声。  “那么咱们赶紧去救援!”鬷戾挥手率领徒众从西北角攻了进去。昭公的兵士正释甲蹲着饮水,见叔孙氏徒众前来支援,吓得一轰而散。
    当时,孟懿子年幼,鲁昭公派郈昭伯前来迎接,就是为了争取孟孙氏的支持。孟孙氏家臣登西北隅了望,见到叔孙氏的旗帜,马上把郈昭伯抓起来杀死,并乘势向鲁昭公发起了进攻。
    形势片刻间急转直下,三桓联合作战,鲁昭公的甲兵顿时丧失斗志。子家懿伯见形势危急,慷慨对鲁昭公说:  “我们假装是劫持国君作乱,把罪名都揽在我们身上而出逃,您留下来。季孙意如经此一劫,不敢不改变对国君的态度。”“吾不忍也”,鲁昭公还算是个敢作敢当的刚烈君主,带着臧昭伯、子家懿伯等逃到齐国[QiGuo]去了。
    叔孙昭子从阚回来十分不满,季平子真还有点怕他。叔孙昭子自继位以来,对内不苟同于季氏,对外不屈服于晋人,其刚正不阿的威名远在季平子之上。他曾为维护自己[ZiJi]的尊严宣布和季氏对簿公堂,弄得季平子威信扫地。鲁昭公二十三年,鲁伐邾国,邾人诉于晋国,晋人扣留了叔孙昭子,让他与邾国大夫当面对质。叔孙昭子以“列国之卿当小国之君”而严词拒绝。晋人又要把他交给邾人,叔孙昭子不带兵器和随从,慷慨赴难。晋人无奈,将他囚禁在箕 (今山西蒲县)。鲁国遣使向晋国行贿,被他制止。看守叔孙昭子的小吏看中了他的狗,叔孙坚决不给,临行又杀狗与小吏共食之,以示并非吝啬。叔孙昭子在晋一年之久,威武不屈,嫉恶如仇,反而让晋人肃然起敬。


    面对一身正气的叔孙昭子,季平子叩头请罪说:  “你打算如何处置我?”  “你以逐君而成名,子孙不忘,不也很悲哀吗?我又能怎么样!”见叔孙昭子不追究自己[ZiJi],季平子表示说:  “如果让我改
 过事君,犹如生死人而肉白骨。”有了季平子愿意接纳鲁昭公回来的承诺,叔孙昭子不再和他纠缠,马上到齐国[QiGuo]拜见鲁昭公,商量接他回国。可叔孙昭子返回后,季平子又食言反悔了。叔孙昭子见鲁昭公复国无望,又耻为季平子所欺,遂自杀身亡。其子叔孙不敢继卿位,经传称叔孙成子。
    在鲁昭公被迫流亡出国的8年间,季平子独立掌握了鲁国的军政大权,  “政出季氏”达到了顶点。他表面以忠君的姿态经常送马、送衣给昭公,背后却又贿赂齐、晋的大臣,谋求他们的支持。齐景公、晋顷公都曾准备帮助昭公复国,但齐、晋两国大夫与季平子有着共同的政治利害,又受其贿赂,使鲁昭公的回国梦一次次化为泡影。在晋国“六卿”的阻止下,鲁昭公竟然连晋国的国都都没踏入一步,只被允许居住在边境的乾侯(今河北成安)。鲁文公、鲁成公时曾流传说:  “鸜鹆来巢,公在乾侯。鸜鹆入处,公在外野。”这首昭示鲁公客死他乡的童谣,想不到竟应在鲁昭公身上。鲁昭公三十二年,度过8年颠沛流离生活的鲁昭公,终于病死在乾侯。鲁人按照季乎子的意愿拥立昭公的弟弟公子宋为国君,是为鲁定公。鲁定公五年(公元前[GongYuanQian]505年),季平子死,其子季孙斯继位,经传称做季桓子。叔孙成子也同年而亡,其子叔孙州仇继位,史称叔孙武叔。


    从叔孙穆子晚年的竖牛之乱开始到季桓子,三桓迭遭家臣之乱,惶惶不可终日。鲁定公则趁三桓受家臣牵制之机加强君权,出身异姓而又主张弱三桓,强公室,反对“政在大夫”的孔子因此被破格擢用,担任了鲁国司寇。鲁定公十年,叔孙氏家臣侯犯据郈(今山东东平东南)叛乱,叔孙武叔率军两度围攻不克,在郈邑工师驷赤的帮助下才得以平息。侯犯的叛乱,使三桓错误地认识到,家臣的叛乱是因为三家都城防御设施过于坚固。叔孙武叔就讲:  “郈非唯叔孙氏之忧,社稷之患也。”于是,孔子利用三桓的错觉,及时地提出并实行了“堕三都”的计划,即堕毁三桓的都城,收缴其防御甲兵。
     鲁定公十三年,孔子提醒定公说:  “臣无藏甲,大夫毋百雉之城。”鲁定公深知三桓专权主要依仗城邑、甲兵强大,对孔子的用意心领神会,君臣一拍即合。于是,孔子派弟子子路做季氏家宰,具体实施“堕三都”的计划。叔孙氏首先堕毁了郈邑。堕毁季孙氏的费邑,却遇到了麻烦。季孙氏的费宰公山不狃先发制人,和公孙[GongSun]辄率领费人袭击鲁都。鲁定公和季桓子、叔孙武叔、孟懿子败退到季氏之宫,被困在武子台上。孔子命令大夫申句须、乐欣率国人击败费人,公山不狃、叔孙辄逃奔齐国[QiGuo],季孙氏的费邑遂被堕毁。下一个目标就是孟孙氏的成邑了。成宰公敛处父早已洞察了孔子的用意,对孟懿子说:  “没有成邑,齐军可随时兵临北门。况且,成邑是孟氏的保障,无成邑就没有孟氏。”孟懿子被公敛处父一语点醒,可在季孙氏、叔孙氏业已堕都的形势下,又不好公然反悔。公敛处父出主意说:  “你假装不知道,我出面抗拒。”由于公敛处父抗拒堕都,孟懿子态度暖昧,鲁定公率师围攻成邑不克,结果堕成失败。
    孔子“堕三都”,更加得到鲁定公信赖,  “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与闻国政三月,使鲁国气象一新。然而,一个外姓人得罪了权贵三桓,鲁国又有着“尊尊而亲亲”的文化传统,是注定要倒霉的。三桓察觉孔子“堕三都”的深意后,对他恨之入骨。恰巧齐国[QiGuo]也惧怕“孔子为政必霸”,送来女乐以荒废鲁国的政事。季桓子为排挤孔子,故意与鲁定公一起观看女乐,废朝三日。孔子劝谏无门,知鲁定公决不会彻底除掉三桓,而三桓也不会放过自己[ZiJi],被迫弃官离鲁,周游列国去了。
    鲁定公在位15年而死,其子哀公即位。鲁哀公三年(公元前[GongYuanQian] 492年),季桓子自知不久于世,对宠臣正常嘱咐后事说:  “别为我殉死,南孺子(季桓子妻)生男,告国君而立之;生女,立庶子肥。”季桓子死,庶子季孙肥继位,是为季康子。不巧,南孺子果然生了个男孩。正常载着男孩见鲁哀公,当着季康子的面说:  “夫子遗言,南孺子生男,则告于君及大夫而立之。今生男,特来报告。”说完,正常就到卫国逃命去了。尴尬中的季康子故作姿态,请求退位。待鲁哀公派人核实时,孩子已被杀死。谁是凶手当然路人皆知,鲁哀公不敢深究,也就不了了之了。
    鲁哀公时,三桓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改变用人政策,防范家臣作乱。季康子颇有卓识地发现孔门弟子忠信贤能,是家臣的最佳人选。他曾多次向孔子问政,先后挑选子路、冉求、仲弓等为家宰,重新稳定了季氏的统治。
    孔子周游列国返鲁后,仍极力阻止三桓势力[ShiLi]的发展。颛臾是伏羲氏之后,鲁国的臣属国,季氏贪其土地欲灭而取之。冉求、子路向孔子说起这件事,孔子不仅将二人训斥了一顿,还讲了一番“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大道理。孔子认为,大夫越富,公室越弱,在这种情况下,宁肯大家保持均匀,一块贫穷,也不能让季氏等人经济势力[ShiLi]膨胀而危害公室。最后,孔子对二人说:  “吾恐季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鲁哀公十一年,冉求为季氏率师大败齐军,声称是孔子所教,周游列国14年的孔子被季康子召回鲁国。季康子欲按田亩征赋,派冉求征求他的意见。冉求三问,孔子均不回答。私下教育冉求说,君子“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若违背礼制,贪冒无厌,用田赋也还会不足;若遵从礼制,有周公之典在,还问我干什么?”孔子的迂腐之论当然无济于事,第二年正月,鲁国用田赋。  《论语·先进》记载,季氏富于周公,冉求帮助他聚敛。孔子曰:  “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之所以断绝师徒关系,煽动弟子鸣鼓而攻,大概就是为了这件事。由于孔子继续坚持与三桓对立的立场,回到鲁国后始终没被任用。
    鲁哀公二十四年,为了借诸侯的力量去掉三桓,撇开三桓朝会越国,准备与越太子联姻。季康子贿赂越太宰,破坏了哀公联越对付三桓的计划。次年,哀公返鲁,季康子、孟武伯(孟懿子之子)等前去迎接。为哀公驾车的郭重悄悄对哀公说:  “这二人背后说了你很多坏话,请当面追究。”宴席间,孟武伯讨厌郭重,当众发问说:  “你为什么这么肥?”季康子知道孟武伯狂傲暴躁,赶紧打圆场说:  “请罚酒。鲁国密迩仇雠,做臣下的没能随从国君远行,不应该说随行者肥。”鲁哀公却接着孟武伯的话茬说:  “是食言多矣,能无肥乎?”鲁哀公意在挖苦三桓屡次说话不算数,用“食言而肥”进行嘲讽。
    从此以后,鲁哀公和三桓的对立心照不宣。有一次,哀公出游碰上孟武伯,问道:  “我是否能得善终?”作为国君这样发问,孟武伯没有丝毫表面上的安慰和应酬,硬邦邦地回答说:  “不知也!”鲁哀公下决心利用越国除掉三桓,三桓对他也不再客气,组织武装将他驱逐出境。哀公死后,其子鲁悼公立;  “三桓胜,鲁如小侯,卑于三桓之家”。到鲁穆公加强君主集权,三桓专政的局面彻底结束,那时鲁国也快走到尽头了。
    孟武伯、叔孙武叔、季康子等以后的世系,史籍记载不详。叔孙武叔死后,其子叔孙舒继位,史称叔孙文子。进入战国后,孟孙氏的成邑、叔孙氏的郈邑先后被齐国[QiGuo]侵没,其家族势力[ShiLi]就此终结。孟孙氏的族人开始散居各地,邹国的孟子即为孟孙氏之后。季孙氏以费邑立为小国,  《孟子》中有“费惠公”的记载,大约与鲁国同时灭亡。

    鲁国三桓专政与齐国[QiGuo]田氏代齐、晋国三家分晋,同是春秋以来大夫势力[ShiLi]发展的产物。  “周礼尽在鲁”的文化环境和崇伦理、尊传统的价值选择,固然使鲁国惮于革新而萎靡不振,却使鲁国存在一种强固的邦国凝聚力,使“三桓”囿于传统,作茧自缚,始终不敢迈出“弑君篡位”的关键一步。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