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中国记忆 > 地区记忆 > 山东记忆 >
徐福东渡日本--国家年鉴
打开中华五千余年的浩瀚史册,记载的事万千,人物无数,抚卷读之,无不令人振奋而自豪、自尊而图强。今特述不为正史所详载的秦始皇[QinShiHuang]时代徐福东渡瀛洲一史事。
齐国自太公封于营丘,“辟草莱而居焉,地薄人少”。太公筚路蓝缕,经几代奋斗,迨至桓公“设轻重以富国,合诸侯成自功”,终成霸业,促进了齐国既非周鲁而别海夷的文化特色的形成。人们形容齐国的自然环境说:巍巍岱宗连齐鲁、滚滚黄河贯东西,滔滔淄水绕临淄,渺渺渤海[BoHai]涌东莱。天造的自然环境加上齐国人的努力奋斗,使齐国成为“以守则固、以征则强”,“冠带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的东方强盛之国。
齐威王时代是战国齐最强盛的时期。齐威王励精图治,创办了稷下学宫,广揽天下名土来学宫著书立说,宣讲治国之道。名士之中,有一位阴阳五行家,名叫邹衍,他创立了“五行相胜”、“五德始终”之说,并以自己所掌握的地理知识,详述了中国九州[JiuZhou]的名山、大川、道路、物产、奇珍,称之为赤县九州[JiuZhou]。又用“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边”的推论方法,提出海[ChuHai]外九州[JiuZhou]之说。他说:赤县九州[JiuZhou]乃大禹治水所序之州,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有九,乃所谓九州[JiuZhou]也,其外有小海环绕之,称为一州。如此州者又有九州[JiuZhou],外有小瀛海环绕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再往外,则是天地之边际。这就是邹衍的“大九州[JiuZhou]”说,这个“大九州[JiuZhou]”说在先秦思想界中,实属标新立异、振聋发聩之论,它启迪人们扩展时空观念,去研究世界乃至无限之宇宙,从而对崇尚海上神仙说的方士的形成,以及徐福东渡瀛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徐福的家乡在现今龙口(原为黄县)的乡城镇,乡城镇在秦朝称徐乡、在汉代设徐乡县,之所以称徐乡,《齐乘》认为“盖因徐福求仙而得名”。徐乡在齐国为土乡。士乡是齐桓公以来所设三种类型的地方行政之一,齐桓公在齐国的地方行政建制为:在全国设立21乡,其中工乡3个、商乡3个、士乡15个,齐国规定,工乡做工、工之子常为工;商乡经商,商之子常为商,士乡居士人子弟,土之子常为士,士乡出战争的兵源。徐乡北有乾山,山虽不高,有仙则灵,它面对渤海[BoHai],云蒸波涌一派仙灵之气;其南为莱山,又名莱阴山,乃黄帝常游与神会天下五大名山之一。奇峰逶迤、堆绿叠翠、岚光飘渺、绕峰出岫,被誉为“神仙宅窟”之地。
徐福,字君房,自幼聪颖,精思巧想,苦恨生之太晚,未能亲自聆听稷下学士讲学。及长,精读百家之书,然对邹衍的“阴阳五行”、“五德终始”之说以及黄老医药之书却有所独钟,尤其邹衍的“大九州[JiuZhou]”之说,更令其向往与倾倒。他每临渤海[BoHai]之岸,面对茫茫大海,遥想那大九州[JiuZhou]定在此碧波翻滚、茫无涯际的大海尽头,‘在这大瀛海环绕的九州[JiuZhou]之上,定有奇禽异兽,贝阙珠宫,仙草良药,而且与赤县大陆大不相同,若能探得其方位,登上[DengShang]此州,不仅可一览此景,而且或许能采得仙草良药以济苍生。
此时,因受邹衍“大九州[JiuZhou]”说的影响,燕赵之间方士大兴。方士者,即方术之士,擅求神仙烧金丹,乞长生及禁咒裨禳诸术。士乡因其面临渤海[BoHai]而挟乾、莱二山,同时又是邹衍曾来此讲学之地,于是来此求仙的方士达万计。徐福目睹百姓苦于灾异病死,而不能长生永年的情景,便加入到方土之列,学研长生之术想借此术,拯黎庶于灾异,救百姓于病痛,养生命,而享永年。此术今日看来,纯属迷信怪诞,然于科学不发达的两千余年前,它却反映了人们乞求生存与长寿之强烈愿望,对我国养生学、医药学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而我国的道教也由此而自出。
徐福凭其聪颖善悟,不久则成为著名方土,其求仙采药的足迹遍及齐、赵之地。他依照邹衍的“大九州[JiuZhou]”说,及渤海[BoHai]上经常出现的海市蜃楼的奇观,敷衍出渤海[BoHai]之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的神话,他说:“诸仙人及不死之药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白银为宫阙。”他曾几次渡海探求,“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船辄被风引而去,终莫能至。
秦始皇[QinShiHuang]统一中国之后,称自己为始皇帝,梦想“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千万世”,一心想使自己的帝业传之无穷。他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他统一法令、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为了独裁统治,他又收天下兵器于咸阳,销毁后铸金人十二;又令天下只留医药、卜巫、种树之书,“凡诗书百家语者皆烧毁之”;为了满足其享受的私欲,他又于骊山之上建造了离宫别馆,特别是阿房宫富丽堂皇。他又想长生不老,所以乞求长生之念日炽,从而对方士求仙、采长生不死药特别追求。
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QinShiHuang]为显示统一天下的神威,礼祠齐地的八神主,自咸阳出发,巡察齐郡东部沿海边陲之地。此行,秦始皇[QinShiHuang]上邹峄山,“与鲁诸生议封禅事,后封泰山,禅梁父”。“乃并渤海[BoHai]以东,过黄睡、穷成山、登之罘……南登琅琊[LangYa]。”待秦始皇[QinShiHuang]来到黄县(今龙口市)之莱山上的“月主祠”时,便召见著名方士徐福,责其出海[ChuHai]求仙采长生不老药。在月主行宫内,徐福拜见秦始皇[QinShiHuang],盛言渤海[BoHai]中三神山胜景,并称那里确实产有长生不死药,服之可保吾皇帝长生不死。秦始皇[QinShiHuang]听罢,心中虽然欢喜,但未立即诏令徐福出海[ChuHai]求仙,采长生不死药。而是登之莱、祭月主,望渤海[BoHai]祈三神,并嘉奖徐福求仙有功,命徐福侍奉他,“穷成山,登之罘”,“南登琅琊[LangYa]”。一路之上秦始皇[QinShiHuang]礼阳主“祠日主”,却不谈渡海求仙之事,待至琅琊[LangYa],他登上[DengShang]琅琊[LangYa]台,放眼眺望大海粼粼碧波,看到碧波之上有一小岛,如翠盘碧螺,立于海中,风推阵阵海浪,滚滚涌向岛上后立即浪碎玉溅,风景十分宜人。又看他脚下的琅琊[LangYa]台,面海而立,气势雄伟,不禁缅怀起能于危难之中而图霸强,终于灭掉仇敌吴国而都迁琅琊[LangYa]的越王勾践。感到他这位始皇帝,以渺渺之身,千战百折,称雄于六国,最后终将六国灭掉,完成统一大业,而登上[DengShang]王位,自己与越王勾践相比王何逊之有,不觉心中大悦,决定要在琅琊[LangYa]台上多留几日,以尽游兴。
光阴荏冉,秦始皇[QinShiHuang]在琅琊[LangYa]留连不觉有三月之余。三月之中,秦始皇[QinShiHuang]心情愉悦。徐福见此情景,则上书言道:“北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皆须斋戒,望与童男女求之。”秦始皇[QinShiHuang]准了徐福所请,并令人将海中小岛辟为斋戒之岛。(此岛至今仍名为“斋堂岛”)增设宫台水榭,每每渡海登上[DengShang]此岛,沐浴斋戒,焚香求仙。
徐福既得始皇所准,便广征童男童女于琅琊[LangYa]启航入海求仙。然自琅琊[LangYa]入渤海[BoHai]中求三神山,必须绕过风大流急、暗礁嶙峋的成山角。因此,此次出海[ChuHai]“船交海中,皆以风解,未能至”。渡海遭失败,徐福便在始皇面前诈言说:三神山已“望见之焉”。始皇求仙不死之望更真切,就相信了徐福所言,遂责其继续筹划渡海求仙,不得怠误,自己则由原路返回泰山,然后南至彭城,过泗水,回驾咸阳。
徐福受秦始皇[QinShiHuang]之命后,诚惶诚恐,便在琅琊[LangYa]组织人员出海[ChuHai]求仙,然屡屡失败,寒暑更迭,不觉时有一年。这时,秦始皇[QinShiHuang]又要再次东巡。
始皇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秦始皇[QinShiHuang]再次东巡。“至阳武博浪沙中,为盗所惊。求弗得,乃令天下大索十日。登之罘。”始皇这次东巡,遇刺,从而求仙之心更切,欲再见徐福,责其效命,然至黄睡却未得见,心想徐福必定遵照命令,仍在琅琊[LangYa]筹划渡海,于是到琅琊[LangYa],果然见到徐福。
徐福一年渡海求仙未成,深恐始皇见责,“乃诈曰:蓬莱药可得,然常为大鲛鱼所苦,故不得至,愿请善射与俱,见则以连弩射之”。秦始皇[QinShiHuang]听了勃然大怒,心想竟有此妖鱼,胆敢逆朕龙心,阻我求仙,不射杀尔等,焉能显我祖龙神威!于是终日对大鲛鱼阻挠徐福渡海求仙之事,耿耿于怀,怒不可遏。一日竞于梦中与海神战,遂对徐福为大鲛鱼所苦之言,信而不疑,非但不谴徐福之怠,反令入海者赍捕巨鱼具,自己则持连弩候大鱼出而射之。守候数日并未见大鱼出海[ChuHai],便与徐福乘舟北至荣成山,搜巡大鱼踪迹。只见波浪翻涌,海流急湍,却未见鲛鱼踪影,又西至之罘,忽见海浪翻滚处,一群大鲛鱼露于水上,忙令左右连弩齐发,射杀一鱼,众鱼逃遁。秦始皇[QinShiHuang]遂并海西(今莱州湾西岸)而返回咸阳。临行时嘱徐福言道:“朕射杀一鲛,余鲛皆惧,海路已平,速出海[ChuHai]求仙,采取长生不死药,保联长生。”徐福顿首受命,并踏遍齐燕之地,招募童男童女,再筹出海[ChuHai]。
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QinShiHuang]三次出巡。先巡云梦、九疑,然后浮江而下,过丹阳、钱塘,上会稽、祭大禹,而后“还过吴,从江乘渡,并海上,北至琅琊[LangYa]”。又遇徐福。徐福此时与秦始皇[QinShiHuang]相遇,心中已怀有二意,一则,在此之前,即秦始皇[QinShiHuang]三十五年,因方士侯生、卢生求仙不成恐始皇见责逃亡而去,又因遣徐福入海求仙,终未得长生不死之药,而花费却很多,心中愤怒,曾责骂过徐福。徐福也感到求仙采药未成功,身遭酷责,在所难免。几年来,他为秦始皇[QinShiHuang]出海[ChuHai]探寻长生不死之药也确实卖命,想借求仙采药之事,取得秦始皇[QinShiHuang]资助。他也想跨海东渡,去探寻邹衍“大九州[JiuZhou]”说中所描绘的由大瀛海环绕之那海外九州[JiuZhou]。一来,九州[JiuZhou]之上可能有神仙药草,采之以济苍生;二来,他目睹了秦始皇[QinShiHuang]自称帝以来的暴政,秦始皇[QinShiHuang]绝先王之道,杀术士,焚诗书,弃礼义,尚诈力,任刑罚。又筑长城,建阿房宫,修骊山墓,力役二十倍于古,致使男子疾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织不足衣服,这时秦朝内部已经形成了“上下不相宁,吏民不相憀”的紧张局面。于是徐福也就产生了避暴秦的想法。这次与秦始皇[QinShiHuang]琅琊[LangYa]相遇,当秦始皇[QinShiHuang]问及他出海[ChuHai]求仙采药之事时,他则伪辞道:“臣见海中大神言曰:‘汝西皇之使耶?’臣答曰‘然。’海神曰‘汝何求?’臣曰:‘愿请延年益寿药。’神曰:‘汝秦皇之礼薄,得观而不得取。臣拜求献何资。’海神说:‘以令名男子、若振女(即童男童女)与百工之事,即得之矣。’”秦始皇[QinShiHuang]听后,心中大悦,心想徐福既然得见海神,求仙在即,何不从海神所求。立即下诏派给徐福三千童男、三千童女,并资以五谷种子、百工。令徐福依计出海[ChuHai],不得再误。随后便驾回咸阳去了,秦始皇[QinShiHuang]行至平原津发病,七月丙寅日,死于沙丘平台。
徐福再次得到秦始皇[QinShiHuang]的资助后,心中十分欢喜。他总结了几年来从琅琊[LangYa]出海[ChuHai]求仙展出屡败的教训,感到琅琊[LangYa]并非是入渤海[BoHai]求仙探瀛的良港。于是决计将三千童男、三千童女、五谷种子及百工运返其故乡——徐乡(今龙口市),由徐乡渤海[BoHai]岸边的黄河营港扬帆,跨渤海[BoHai]而东渡,寻三山而探瀛洲。
黄河营古港,与碣石、之罘、琅琊[LangYa]、会稽、番禺被称为我国的六大古港。是通向辽东的要冲。战国时,燕将乐毅遣兵由此登陆伐齐,连下齐七十余城;秦始皇[QinShiHuang]北伐匈奴,飞刍挽粟,将东莱负海之粟,转运北河;汉武帝伐朝鲜时,遣楼船将军杨仆率军浮渤海[BoHai]而抵辽东,皆由此港为中枢。同时,徐福企探邹衍所言之海外九州[JiuZhou],曾几临渤海[BoHai]详察细考,深谙由此而东向,渤海[BoHai]之中岛屿甚多,如庙岛群岛、辽东半岛、朝鲜半岛,行驶安全,更可得粮水之补给。徐福主意已定,便于其徐乡故里准备了龙船、饮食、种子,对童男、童女、百工加强了训练,待择吉日于黄河营港解缆启航,实现其求仙、采药、探瀛之理想。
吉日到时,黄河营港上龙旌映日,樯桅稠立。徐福指挥童男女、百工等按序登船。童男童女之爷娘、亲友走来相送。说不完的祝福话,诉不尽的别离情,真是渤海[BoHai]之水深万尺,恰似别泪滴聚成;依依相对不欲别,时刻已到终须别。时辰已到,徐福令所有楼船解缆扬帆向茫茫渤海[BoHai]之中进发,揭开徐福求仙寻药东渡探瀛之序幕!
徐福凭其智勇与胆略,率领船队[ChuanDui],沿长山岛、庙岛群岛,而北向辽东半岛,由辽东半岛而折向东南驶去。一路之上,虽然也曾遇到一些不测之风云、然徐福率领船队[ChuanDui]皆一一战胜,一切还算顺利。但行驶至朝鲜半岛时,海上忽然阴云密布,飓风卷着惊涛向其袭来,船队[ChuanDui]帆破橹折,逐浪飘散。待至风过天晴,徐福结集所余船队[ChuanDui]登上[DengShang]一岛,即今之济州[JiZhou]岛。岛上居民十分友善,协助搭救,周济食物。而徐福也将其从中国大陆上带来的文化种子撒于该岛,深得当地民众敬重。故在济州[JiZhou]岛西归浦之山崖上刻下“徐福过之”等汉字,以资纪念。而济州[JiZhou]岛则有人曰:“乃因徐福船队[ChuanDui]曾在此遇难,得到济州[JiZhou]岛人民之救助。”而他又将中国大陆之文化传播于此,促进了当地人民生产力的发展,故称济州[JiZhou]岛乃为中朝人民同舟共济之岛也。其“西归浦”之称则因徐福在此遇难,一时犹豫,曾怀有罢东寻而西归之念而得名。另据云:济州[JiZhou]内之三姓穴,古时在其后穴内有三位神仙,其姓为高、良、夫,为徐福当年船队[ChuanDui]在此停留时走失滞留的人员。
徐福在济州[JiZhou]岛上因遇海上飓风本拟西归,然他又想到仙岛未登,仙药未得,没有面目报答始皇,也没有面目等待济苍生的父老,他几年所精研巧思、百般向往的邹衍所描述的大九州[JiuZhou]还未寻得,难慰乎生、难了心愿。于是经过一番思考,决心整集船队[ChuanDui],继续向东进发。
徐福重整船队[ChuanDui],解缆于济州[JiZhou]继续向东驶去,越过朝鲜海峡及对马海峡,一部乘海峡之左旋流对马暖流由日本的佐贺一带登上[DengShang]北九州[JiuZhou]。另一部乘太平洋黑潮右旋流抵达日本本州的纪伊半岛,在新宫、熊野一带上陆。此地大洋环绕,风光迥异,平原广泽。其民不识耕织,皆以鱼猎为生,故虽然土质肥沃,却荒芜无稼。徐福一行至此已粮殚力疲,便决计在此留驻,以图生计,以谋发展。当地土著居民,对徐福一行心怀忌惮,视为敌仇。然徐福却0不以弓弩相问,而是莅之以道,施之以德,“言善信”、“功善时”,与其和睦相处,教之以耕织;采药悬壶,治其病痛。将中国科学文化播于岛上,从而使日本历史由绳纹时代而向弥生进代飞跃发展。并让他所带去的童男女,按“阳以为乾,阴以为女”、“乾以为男,坤以为女”之理,让其在那里繁衍生息。所以据考,至今在日本岛上的秦姓、福姓、羽田姓,为随徐福东渡人的后裔。
经徐福一行苦心经营,岛上稻禾葱绿,桑树成荫,人民事耕稼而渔猎,欢欢洽洽,成为由大瀛海所环绕之仙居乐土,是谓之“瀛洲”。徐福登上[DengShang]日本的“平原广泽,止王不来”。并在此传播道德,深得日本人民敬爱,建祠纪念,血食香火,至今犹盛。明代日本诗人绝海中津与明太祖朱元璋有唱和诗作,绝海中津诗云:“熊野峰前徐福祠,满山药草雨余肥。只今海上波涛稳,万里好风须早归。”朱元璋和诗云:“熊野峰前血食祠,松根琥珀亦应肥。当年徐福求仙药,直到如今竟不归。”熊野文字岩上更有梅花仙子之五言绝句赞曰:“惊去徐仙子,深入前秦云。借问超逸趣,千古谁似君!”由此可见一斑。
徐福率千舸战飓风,登上[DengShang]瀛洲之岛,开创了中韩、中日文化交流的先河,实为世界上最早的探险家、航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