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中国记忆 > 地区记忆 > 山东记忆 >
沈鸿烈就任山东省政府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
抗战初期,由于山东[ShanDong]省政府[ShengZhengFu]主席韩复榘为保存实力,抗令不遵,不战而逃,于1938年1月被蒋介石诱捕后处以死刑。韩复榘被捕后,山东[ShanDong]省政府[ShengZhengFu]主席空缺。蒋介石有意让于学忠接任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兼山东[ShanDong]省政府[ShengZhengFu]主席。于学忠考虑到韩复榘从济南撤到鲁西南后,山东[ShanDong]的省政已乱,情形极为复杂,自己不熟悉山东[ShanDong]情况,表示最好只接任第三集团军总司令职务,不兼任山东[ShanDong]省政府[ShengZhengFu]主席,并向蒋介石推荐沈鸿烈任山东[ShanDong]省政府[ShengZhengFu]主席。
沈鸿烈,字成章,湖北天门人。幼年读书勤奋,18岁中秀才。1905年取得官费去日本留学,次年进入日本海军学校。不久参加同盟会。1911年毕业回国。武昌起义后,策动长江清海军反正。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任南京临时政府军机处参谋,次年任参谋本部上校科长,掌管海军事务。1916年作为赴欧观战团海军观战武官,被派往英国。1918年回国后兼任陆军大学海军教官。1920年任吉黑江防司令公山东[ShanDong]重要历史事件署参谋长。1923年协助张作霖建立了东北海防舰队,任海军中将司令。1927年后任东北渤海联合舰队副司令兼前沿司令。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移驻青岛海军基地。11月被任命为青岛市市长。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沈鸿烈奉命指挥青岛地方[DiFang]海陆军。12月28日,奉命炸毁了日本人在青岛经营的9大纱厂和啤酒厂、铃木丝厂、丰田油房等所有日方工厂。1938年1月8日,率领其所统海军陆战队及其他军政人员退出青岛至诸城、沂水一带。
沈鸿烈虽也是东北军旧人,但他1931年任青岛市市长后,一直在青岛及山东[ShanDong]活动,对山东[ShanDong]情况较为熟悉,而且他的海军陆战队亦在省内。所以,当时沈鸿烈是山东[ShanDong]省政府[ShengZhengFu]主席比较合适的人选。就这样,蒋介石选择了沈鸿烈,并与沈会面,提出了沈与山东[ShanDong]省政府[ShengZhengFu]机关重返敌后、重组山东[ShanDong]省政府[ShengZhengFu]的要求与部署。1938年1月23日,国民党中央明令撤销了韩复榘山东[ShanDong]省政府[ShengZhengFu]主席职务,正式任命沈鸿烈为主席。2月11日,又任命沈鸿烈为山东[ShanDong]全省保安司令。
1938年1月24日,沈鸿烈赴当时的山东[ShanDong]省政府[ShengZhengFu]机关所在地曹县就任。就任后,沈鸿烈并没有立即改组省政府[ShengZhengFu]。这主要是因为省政府[ShengZhengFu]机关随韩复榘一路撤退到曹县,工作秩序已经打乱,还有部分人员失散或分处他地,人心不稳。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进行改组,只好维持现状,并在曹县召集了一次党政会议。沈在会上讲话,内容主要是“对省政重建、军政联系、组织民众作政策性之提示”(刘道元:《抗战期间山东[ShanDong]省政变迁》,《山东[ShanDong]文献》第8卷第2期)。要点有四:一是表明不再后退;二是认为曹县不是久居之地,必要时将转入敌后抗战;三是提出将要在鲁南[LuNan]建立抗战根据地;四是要重建各级行政组织,指出山东[ShanDong]抗战的重心在政治不在军事。这次会议实际上是沈鸿烈宣布他的主政山东[ShanDong]的大政方针。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1938年5月间,沈鸿烈对省政府[ShengZhengFu]进行了改组和调整。人事安排是:秘书处,原任秘书长张绍堂弃职潜逃,沈到任后秘书长先易为胡家凤,后易为雷法章;民政、财政、建设、教育各厅厅长未动,仍为李树春、王向荣、张鸿烈、何思源。1939年李树春以专任鲁西行署主任辞民政厅长职,由雷法章兼任;建设厅亦由张鸿烈易为秦启荣;教育厅长何思源自1938年9月后任鲁北行署主任,厅务由秘书主任刘道元代理。
时值徐州会战失利,国民党各部队纷纷后撤。至下旬,山东[ShanDong]境内除河南、山东[ShanDong]交界地区留有两支部队和鲁中地区留有海军陆战队外,已无正规部队。曹县已成为前线,随时可能受敌。于是,5月底和6月初,沈鸿烈开始率省政府[ShengZhengFu]主要人员向东阿转移。从此以后,省政府[ShengZhengFu]开始了长达半年多的鲁西、鲁北流动时期。流动过程中,省府职员大部疏散,只留少数人组成行动小组随沈活动,不分厅处办公。转移到东阿后,沈鸿烈开始着手建立已经瓦解了的地方[DiFang]各级行政组织,同时做继续前行的准备,组织“省政府[ShengZhengFu]行政督导团”,先行联络。6月下旬,沈鸿烈率省府机关由东阿转移至聊城,将省政府[ShengZhengFu]驻地移至寿张县张秋镇。这期间,沈鸿烈对第六区专员范筑先大施拉、压手段,先是以主席名义呈请中央政府任命范为山东[ShanDong]省政府[ShengZhengFu]委员,以图拉拢范为其所用,挑拨范与共产党间的统一战线关系,然后对范提出许多强迫性要求。如要范将抗日游击司令部改为保安司令部;让“复兴社”分子接管政治部,解散共产党领导的所有支队,编入保安旅;把政治干部学校改为按国民党课程进行教育的旧制学校;设立了具有监视作用的鲁西行署,分化瓦解范部,收买六区干部。这些活动对鲁西北抗战起了很不好的作用。
7月中旬,日军向聊城进犯,沈率省政府[ShengZhengFu]机关再次转移,先至临清后移向鲁北,自禹城、平原间越过铁路,经临邑进入惠民。在惠民,沈鸿烈初步整顿了当地的军政机构。10月间,沈鸿烈率省政府[ShengZhengFu]机关由惠民东移至利津境内,逗留月余。年底,利津失陷,省政府[ShengZhengFu]机关南下移进鲁南[LuNan]山区,结束了在鲁西、鲁北的流动。
自1938年1月沈鸿烈任省政府[ShengZhengFu]主席至率省政府[ShengZhengFu]机关辗转于鲁西、鲁北及进入鲁南[LuNan]山区初期的一年时间内,沈鸿烈主要致力于重建全省国民党各级行政机构。在重建省政的过程中,他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
一是设立鲁西、鲁东、鲁北三个主席行署。横贯东西的黄河及津浦、胶济两条铁路线,将山东[ShanDong]自然地划分为鲁西、鲁北、鲁东和鲁南[LuNan]四块地理区域。山东[ShanDong]沦陷后,日伪军占据了主要城市和铁路线,造成四块地域分割的状态。这种状态必然影响到省政府[ShengZhengFu]与地方[DiFang]政权的联络,不便于指挥。为了就近指挥,掌握地方[DiFang]政权和地方[DiFang]武装的行动,沈鸿烈便大体依照上述基本地理区域,先后建立了三个主席行署。鲁西行署设立于沈鸿烈离开聊城时的1938年7月间。行署初驻聊城,后移驻张秋镇。行署主任先是廖安邦,旋为民政厅长李树春兼,后改由孙良诚接任。鲁东行署是沈鸿烈进入鲁北后设立的,以卢斌为主任,驻莱阳。鲁北行署是沈鸿烈率省府机关南移鲁南[LuNan]之前设立的,以何思源为主任,驻惠民等地。各行署在编制上配有民政、财政、建设、教育及军事各类人员,代省政府[ShengZhengFu]主席行使职权。行署以无线电与省政府[ShengZhengFu]及行署所属各县政府联系,上传下达,就近指挥。行署发挥了联系行踪不定的省政府[ShengZhengFu]与地方[DiFang]政权的作用,这是沈鸿烈的一个独创。
二是重新规划专区,任命专员公署专员。山东[ShanDong]省设立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始于1934年,当时韩复榘设了7个专区。韩军南撤后,这7个区除第三区张里元、第六区范筑先仍在原地任职外,其他5个区的行政人员全部南撤。沈鸿烈就任山东[ShanDong]省政府[ShengZhengFu]主席后,对已撤逃的5个区的专员重新任命,并陆续规划了其他一些专区,终其任期,共设立了14个专区。这些专区划分和专员的任免多因人因枪及其活动范围而定。因而,区划混乱,专员调换频繁,大多不能有效地统筹全地区的军政活动,其作用只限于武力所及的范围。所以沈鸿烈所规划的14个专区及所派专员未能如愿地统一指挥各该区地方[DiFang]军政活动。
三是重建县政,任命县长。重建县政为沈鸿烈主政山东[ShanDong]后首先面临的关键问题。重建县政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派任县长,建立县政府和县属武装;二是建立县内基层组织。关于派任县长,沈鸿烈在任职后的约半年时间内,就对全省107个县都派了县长。一般各县县长都掌握一定的武装力量,但也有赤手空拳的。各县长所掌握的武装力量从几个人到十几个人乃至一个营不等。武装力量的大小直接决定着县政府的组织规模和行政权力的大小。没有武装力量的县长等于徒有空名。县政府一般由县长1人,秘书和科长、科员若干人,以及1个班至1个营的卫士组成。至于县内基层组织的建立,从表面上看,各县都规划了区公所、乡公所等基层组织,实际上这些基层组织大多不能发挥作用,有的县有名无实,有的县连规划都没有。
总之,沈鸿烈主政山东[ShanDong]后一年左右的时间里,他率省政府[ShengZhengFu]转退为进,对已经溃乱的国民党地方[DiFang]军政产生了一定的维系作用。但省政府[ShengZhengFu]无固定驻地,处于流动之中,控制力量很弱,既不可能统一全省的军政系统,也不可能领导和指挥全省军政活动。沈鸿烈虽采取了一些措施,力图改变这种局面,但措施不力,效果不明显,只是对其走过的地方[DiFang]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沈鸿烈为了重建省政,规划了专员区,分别派任了专员、县长,但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地方[DiFang]行政亦如省政府[ShengZhengFu]一样,缺乏力量与号召力。
沈鸿烈主政后,率领省政府[ShengZhengFu]机关频繁移动,实际是在寻找省政府[ShengZhengFu]固定的驻地。鲁西北和鲁北的复杂情况使他难以立足,于是他转向鲁南[LuNan]。1939年1月,沈鸿烈率领省政府[ShengZhengFu]机关越过胶济铁路移进鲁南[LuNan],从此开始经营鲁南[LuNan]。
沈鸿烈经营鲁南[LuNan]主要做了4件事:一是于1月13日在沂水发表了整理军事、发展民运、调整财政的讲话。讲话反映了他试图立足鲁南[LuNan]、经营鲁南[LuNan]的决心,同时也反映了他力图控制地方[DiFang]军政的欲望。二是公布了山东[ShanDong]省施政方针,即所谓“山东[ShanDong]省政府[ShengZhengFu]之八大政策”。政策贯穿了“抗战高于一切”的精神。这“八大政策”涉及国民党山东[ShanDong]省政府[ShengZhengFu]全部军政活动,也可以说是沈鸿烈的施政纲领。沈鸿烈在“八大政策”中,只字未提与共产党的合作,说明他对国民党蒋介石的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是亦步亦趋的。此后,山东[ShanDong]省政府[ShengZhengFu]开始依据“八大政策”开展工作:在军队方面,对部队进行了整编;在给养方面,从省政府[ShengZhengFu]至县分别设立了“给养统筹委员会”,区、乡、镇设立了“给养统筹所”;在动员民众方面,制定了《兵役干部办法》、《壮丁训练办法》,在各县政府中设立主管兵役的军事科;在行政方面,组织视察团,加强对地方[DiFang]的检察、督导,对县则派工作队,协助县政府开展工作;另外,还组织开展“县政讨论会”、“经济讨论会”和各种“工作讨论会”等活动。三是宣布筹备成立民意机关——山东[ShanDong]省临时参议会。四是于1939年2月召开了鲁南[LuNan]军政会议。这是沈鸿烈到鲁南[LuNan]后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反动的一面。其积极的一面是:第一,整个会议贯穿着坚持抗战的精神;第二,会议虽然对于各抗日党派的合作问题,还没有明确的纲领和具体的办法,但确定了“精诚团结、互信互让”的原则。其反动的一面是沈鸿烈有利用此会防共限共的目的。沈鸿烈召开这次会议的根本目的是向各方面说明,作为山东[ShanDong]省的唯一合法政府——山东[ShanDong]省政府[ShengZhengFu]已进入鲁南[LuNan],要担负起指挥全省军政活动的任务,要把各方面的军政力量和活动统一于省政府[ShengZhengFu]的控制之下。所以,沈鸿烈在会上提出了“统一划分防线”、“统一指挥”、“统一行政”、“给养粮秣,统筹统支”等等规定和要求,这实际上是限制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军政活动。
鲁南[LuNan]军政会议后不久,省政府[ShengZhengFu]机关移驻沂水东里店。自此,进入了省政府[ShengZhengFu]近4个月的相对稳定期。这4个月间,沈鸿烈加强了对党政工作的推动和军政势力的培植。首先,沈鸿烈继续加强对地方[DiFang]特别是鲁南[LuNan]党政的控制,派遣党务指导专员,更换县长,改组县民众动员委员。其次,于3月在省政府[ShengZhengFu]设立了设计委员会,沈鸿烈自兼主任。至此,沈已身兼省府主席、全省保安司令、省党部主任委员、省动员委员会主任委员、省设计委员会主任等数职。其三,加强地方[DiFang]军政干部的培训。沈鸿烈非常重视干部培训,在他看来,只要掌握了干部,就可以控制地方[DiFang]党政军。所以,他一进入鲁南[LuNan],就着手筹建干部学校,先在鲁村设立军事干部学校,附设于教育团,招生对象为初中学历、年龄在20岁以上的青年,经2至3个月的短期培训派往各地。后在东里店附近设立省政府[ShengZhengFu]政治干部学校,招收高中毕业、30岁以下的青年,培训2个月后,由省政府[ShengZhengFu]分派工作或返回原保送机关工作。其四,抓紧培植个人军事势力。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整编地方[DiFang]部队,尽量将其划归保安系统。这时期编成了3个保安师,直属全省保安司令部。另一方面是扩编直属警卫部队。这有两支,一支是教导团,这支部队是沈鸿烈亲手创建的近卫军;另一支是吴化文部,也是由沈鸿烈直接指挥的一支部队。到1939年夏秋,山东[ShanDong]省内国民党系统的地方[DiFang]武装约有19万人。
1939年6月后,省内形势发生变化,日军大规模对鲁南[LuNan]用兵。沈鸿烈努力建立起来的地方[DiFang]政权大多瓦解、溃散。省政府[ShengZhengFu]被迫退出东里店,再次陷入游移不定的移动中。数月后,省政府[ShengZhengFu]移至临朐南部山区吕匣店子一带,并在此地稳定了较长一段时间,形成了以吕匣店子为中心的方圆20华里范围的省政府[ShengZhengFu]驻地区,此亦即省政府[ShengZhengFu]的“吕匣店子”时期。这一时期是沈鸿烈大力推行其在主政山东[ShanDong]之初提出的重建省政、整编地方[DiFang]部队两大中心任务的时期。省政府[ShengZhengFu]的各种活动基本上都是围绕这两大中心展开的。但是沈鸿烈并没有圆满地完成这两大任务。关于省政建设:在机构重建和政令推行方面,沈鸿烈的成绩是,恢复和扩大了省级机关,创设了三个主席行署;完成了行政督察公署的设置及专员的派任;完成了全省107个县县长的派任。但从整体上看,这一系列举措,并未能达到全省政令统一的目的。省政府[ShengZhengFu]机关局促于鲁中山区,与地方[DiFang]政权机关缺乏联系的情形仍然严重存在,其政令能达者多限于省政府[ShengZhengFu]驻地周围地区,对其他地区则缺乏约束力,以至于地方[DiFang]官员独断专行。专员区规划混乱,专员因人而设、时生冲突,专员职权所及仅为武力所至,皆不能达到全境。县政更是多流于形式。很多县区被日伪占领,县政府不能在县城办公。许多县长常常境内境外流动,有名无实。在吏治方面,沈鸿烈虽然重视对军政人员的快速短期培训,但吏治不整、官风败坏、贪污腐化现象仍严重存在。在党务方面,沈鸿烈曾力图恢复党务,但实际情形是县党部只挂个招牌,强行招几个党员;党纪废弛,党内派别林立。总之,沈鸿烈的所谓省政重建只是重新制造了层层行政机构的空架子,不仅不能尽收其省政、县政之实效,而且造就了一批横行地方[DiFang]的大小官吏。关于地方[DiFang]部队整编:沈鸿烈始终将其作为第一要务,在保安司令部建立整军机构,制定整军纲要,并设立了省、区、县给养统筹委员会,对某些地方[DiFang]部队甚至不惜采取收买、分化、瓦解等手段。但直到最后,沈鸿烈也没有达到统一编制、统一指挥的目的,反而制造出许多矛盾。在吕匣店子前后,沈鸿烈亦曾经给地方[DiFang]保安部队下达了一些番号,但仅是名义而已,各部队仍各行其是。因此,沈鸿烈也没有真正达到整军的目的。
沈鸿烈是顽固的反共分子,流动于鲁西、鲁北期间就不断挑起反共事件。进入鲁南[LuNan]后,沈鸿烈更与猖狂反共的元凶秦启荣联手,不断指使所部制造事端,挑起冲突。其任内,山东[ShanDong]发生的包括太河惨案在内的一系列摩擦事件,都有沈鸿烈插手或幕后主使,有些事件就是他一手挑起或制造的。可以说,沈鸿烈是抗日战争时期山东[ShanDong]顽固派的总代表。对于以沈鸿烈为代表的顽固派,中共方面也采取了坚决打击和孤立的方针政策。
至1941年,由于军政活动难以推动的困局,再加形势的日趋困难和沈鸿烈与于学忠之间的种种矛盾与隔阂,沈鸿烈陷入政令难为、军令难行的境地,遂生离鲁之意。1941年9月前后,沈鸿烈将省政交由秘书长雷法章代理,悄然离开鲁南[LuNan],经阜阳转赴重庆。1942年1月,沈鸿烈被免去山东[ShanDong]省政府[ShengZhengFu]主席本兼各职,结束了他4年的主政山东[ShanDong]时期。
沈鸿烈,字成章,湖北天门人。幼年读书勤奋,18岁中秀才。1905年取得官费去日本留学,次年进入日本海军学校。不久参加同盟会。1911年毕业回国。武昌起义后,策动长江清海军反正。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任南京临时政府军机处参谋,次年任参谋本部上校科长,掌管海军事务。1916年作为赴欧观战团海军观战武官,被派往英国。1918年回国后兼任陆军大学海军教官。1920年任吉黑江防司令公山东[ShanDong]重要历史事件署参谋长。1923年协助张作霖建立了东北海防舰队,任海军中将司令。1927年后任东北渤海联合舰队副司令兼前沿司令。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移驻青岛海军基地。11月被任命为青岛市市长。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沈鸿烈奉命指挥青岛地方[DiFang]海陆军。12月28日,奉命炸毁了日本人在青岛经营的9大纱厂和啤酒厂、铃木丝厂、丰田油房等所有日方工厂。1938年1月8日,率领其所统海军陆战队及其他军政人员退出青岛至诸城、沂水一带。
沈鸿烈虽也是东北军旧人,但他1931年任青岛市市长后,一直在青岛及山东[ShanDong]活动,对山东[ShanDong]情况较为熟悉,而且他的海军陆战队亦在省内。所以,当时沈鸿烈是山东[ShanDong]省政府[ShengZhengFu]主席比较合适的人选。就这样,蒋介石选择了沈鸿烈,并与沈会面,提出了沈与山东[ShanDong]省政府[ShengZhengFu]机关重返敌后、重组山东[ShanDong]省政府[ShengZhengFu]的要求与部署。1938年1月23日,国民党中央明令撤销了韩复榘山东[ShanDong]省政府[ShengZhengFu]主席职务,正式任命沈鸿烈为主席。2月11日,又任命沈鸿烈为山东[ShanDong]全省保安司令。
1938年1月24日,沈鸿烈赴当时的山东[ShanDong]省政府[ShengZhengFu]机关所在地曹县就任。就任后,沈鸿烈并没有立即改组省政府[ShengZhengFu]。这主要是因为省政府[ShengZhengFu]机关随韩复榘一路撤退到曹县,工作秩序已经打乱,还有部分人员失散或分处他地,人心不稳。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进行改组,只好维持现状,并在曹县召集了一次党政会议。沈在会上讲话,内容主要是“对省政重建、军政联系、组织民众作政策性之提示”(刘道元:《抗战期间山东[ShanDong]省政变迁》,《山东[ShanDong]文献》第8卷第2期)。要点有四:一是表明不再后退;二是认为曹县不是久居之地,必要时将转入敌后抗战;三是提出将要在鲁南[LuNan]建立抗战根据地;四是要重建各级行政组织,指出山东[ShanDong]抗战的重心在政治不在军事。这次会议实际上是沈鸿烈宣布他的主政山东[ShanDong]的大政方针。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1938年5月间,沈鸿烈对省政府[ShengZhengFu]进行了改组和调整。人事安排是:秘书处,原任秘书长张绍堂弃职潜逃,沈到任后秘书长先易为胡家凤,后易为雷法章;民政、财政、建设、教育各厅厅长未动,仍为李树春、王向荣、张鸿烈、何思源。1939年李树春以专任鲁西行署主任辞民政厅长职,由雷法章兼任;建设厅亦由张鸿烈易为秦启荣;教育厅长何思源自1938年9月后任鲁北行署主任,厅务由秘书主任刘道元代理。
时值徐州会战失利,国民党各部队纷纷后撤。至下旬,山东[ShanDong]境内除河南、山东[ShanDong]交界地区留有两支部队和鲁中地区留有海军陆战队外,已无正规部队。曹县已成为前线,随时可能受敌。于是,5月底和6月初,沈鸿烈开始率省政府[ShengZhengFu]主要人员向东阿转移。从此以后,省政府[ShengZhengFu]开始了长达半年多的鲁西、鲁北流动时期。流动过程中,省府职员大部疏散,只留少数人组成行动小组随沈活动,不分厅处办公。转移到东阿后,沈鸿烈开始着手建立已经瓦解了的地方[DiFang]各级行政组织,同时做继续前行的准备,组织“省政府[ShengZhengFu]行政督导团”,先行联络。6月下旬,沈鸿烈率省府机关由东阿转移至聊城,将省政府[ShengZhengFu]驻地移至寿张县张秋镇。这期间,沈鸿烈对第六区专员范筑先大施拉、压手段,先是以主席名义呈请中央政府任命范为山东[ShanDong]省政府[ShengZhengFu]委员,以图拉拢范为其所用,挑拨范与共产党间的统一战线关系,然后对范提出许多强迫性要求。如要范将抗日游击司令部改为保安司令部;让“复兴社”分子接管政治部,解散共产党领导的所有支队,编入保安旅;把政治干部学校改为按国民党课程进行教育的旧制学校;设立了具有监视作用的鲁西行署,分化瓦解范部,收买六区干部。这些活动对鲁西北抗战起了很不好的作用。
7月中旬,日军向聊城进犯,沈率省政府[ShengZhengFu]机关再次转移,先至临清后移向鲁北,自禹城、平原间越过铁路,经临邑进入惠民。在惠民,沈鸿烈初步整顿了当地的军政机构。10月间,沈鸿烈率省政府[ShengZhengFu]机关由惠民东移至利津境内,逗留月余。年底,利津失陷,省政府[ShengZhengFu]机关南下移进鲁南[LuNan]山区,结束了在鲁西、鲁北的流动。
自1938年1月沈鸿烈任省政府[ShengZhengFu]主席至率省政府[ShengZhengFu]机关辗转于鲁西、鲁北及进入鲁南[LuNan]山区初期的一年时间内,沈鸿烈主要致力于重建全省国民党各级行政机构。在重建省政的过程中,他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
一是设立鲁西、鲁东、鲁北三个主席行署。横贯东西的黄河及津浦、胶济两条铁路线,将山东[ShanDong]自然地划分为鲁西、鲁北、鲁东和鲁南[LuNan]四块地理区域。山东[ShanDong]沦陷后,日伪军占据了主要城市和铁路线,造成四块地域分割的状态。这种状态必然影响到省政府[ShengZhengFu]与地方[DiFang]政权的联络,不便于指挥。为了就近指挥,掌握地方[DiFang]政权和地方[DiFang]武装的行动,沈鸿烈便大体依照上述基本地理区域,先后建立了三个主席行署。鲁西行署设立于沈鸿烈离开聊城时的1938年7月间。行署初驻聊城,后移驻张秋镇。行署主任先是廖安邦,旋为民政厅长李树春兼,后改由孙良诚接任。鲁东行署是沈鸿烈进入鲁北后设立的,以卢斌为主任,驻莱阳。鲁北行署是沈鸿烈率省府机关南移鲁南[LuNan]之前设立的,以何思源为主任,驻惠民等地。各行署在编制上配有民政、财政、建设、教育及军事各类人员,代省政府[ShengZhengFu]主席行使职权。行署以无线电与省政府[ShengZhengFu]及行署所属各县政府联系,上传下达,就近指挥。行署发挥了联系行踪不定的省政府[ShengZhengFu]与地方[DiFang]政权的作用,这是沈鸿烈的一个独创。
二是重新规划专区,任命专员公署专员。山东[ShanDong]省设立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始于1934年,当时韩复榘设了7个专区。韩军南撤后,这7个区除第三区张里元、第六区范筑先仍在原地任职外,其他5个区的行政人员全部南撤。沈鸿烈就任山东[ShanDong]省政府[ShengZhengFu]主席后,对已撤逃的5个区的专员重新任命,并陆续规划了其他一些专区,终其任期,共设立了14个专区。这些专区划分和专员的任免多因人因枪及其活动范围而定。因而,区划混乱,专员调换频繁,大多不能有效地统筹全地区的军政活动,其作用只限于武力所及的范围。所以沈鸿烈所规划的14个专区及所派专员未能如愿地统一指挥各该区地方[DiFang]军政活动。
三是重建县政,任命县长。重建县政为沈鸿烈主政山东[ShanDong]后首先面临的关键问题。重建县政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派任县长,建立县政府和县属武装;二是建立县内基层组织。关于派任县长,沈鸿烈在任职后的约半年时间内,就对全省107个县都派了县长。一般各县县长都掌握一定的武装力量,但也有赤手空拳的。各县长所掌握的武装力量从几个人到十几个人乃至一个营不等。武装力量的大小直接决定着县政府的组织规模和行政权力的大小。没有武装力量的县长等于徒有空名。县政府一般由县长1人,秘书和科长、科员若干人,以及1个班至1个营的卫士组成。至于县内基层组织的建立,从表面上看,各县都规划了区公所、乡公所等基层组织,实际上这些基层组织大多不能发挥作用,有的县有名无实,有的县连规划都没有。
总之,沈鸿烈主政山东[ShanDong]后一年左右的时间里,他率省政府[ShengZhengFu]转退为进,对已经溃乱的国民党地方[DiFang]军政产生了一定的维系作用。但省政府[ShengZhengFu]无固定驻地,处于流动之中,控制力量很弱,既不可能统一全省的军政系统,也不可能领导和指挥全省军政活动。沈鸿烈虽采取了一些措施,力图改变这种局面,但措施不力,效果不明显,只是对其走过的地方[DiFang]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沈鸿烈为了重建省政,规划了专员区,分别派任了专员、县长,但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地方[DiFang]行政亦如省政府[ShengZhengFu]一样,缺乏力量与号召力。
沈鸿烈主政后,率领省政府[ShengZhengFu]机关频繁移动,实际是在寻找省政府[ShengZhengFu]固定的驻地。鲁西北和鲁北的复杂情况使他难以立足,于是他转向鲁南[LuNan]。1939年1月,沈鸿烈率领省政府[ShengZhengFu]机关越过胶济铁路移进鲁南[LuNan],从此开始经营鲁南[LuNan]。
沈鸿烈经营鲁南[LuNan]主要做了4件事:一是于1月13日在沂水发表了整理军事、发展民运、调整财政的讲话。讲话反映了他试图立足鲁南[LuNan]、经营鲁南[LuNan]的决心,同时也反映了他力图控制地方[DiFang]军政的欲望。二是公布了山东[ShanDong]省施政方针,即所谓“山东[ShanDong]省政府[ShengZhengFu]之八大政策”。政策贯穿了“抗战高于一切”的精神。这“八大政策”涉及国民党山东[ShanDong]省政府[ShengZhengFu]全部军政活动,也可以说是沈鸿烈的施政纲领。沈鸿烈在“八大政策”中,只字未提与共产党的合作,说明他对国民党蒋介石的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是亦步亦趋的。此后,山东[ShanDong]省政府[ShengZhengFu]开始依据“八大政策”开展工作:在军队方面,对部队进行了整编;在给养方面,从省政府[ShengZhengFu]至县分别设立了“给养统筹委员会”,区、乡、镇设立了“给养统筹所”;在动员民众方面,制定了《兵役干部办法》、《壮丁训练办法》,在各县政府中设立主管兵役的军事科;在行政方面,组织视察团,加强对地方[DiFang]的检察、督导,对县则派工作队,协助县政府开展工作;另外,还组织开展“县政讨论会”、“经济讨论会”和各种“工作讨论会”等活动。三是宣布筹备成立民意机关——山东[ShanDong]省临时参议会。四是于1939年2月召开了鲁南[LuNan]军政会议。这是沈鸿烈到鲁南[LuNan]后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反动的一面。其积极的一面是:第一,整个会议贯穿着坚持抗战的精神;第二,会议虽然对于各抗日党派的合作问题,还没有明确的纲领和具体的办法,但确定了“精诚团结、互信互让”的原则。其反动的一面是沈鸿烈有利用此会防共限共的目的。沈鸿烈召开这次会议的根本目的是向各方面说明,作为山东[ShanDong]省的唯一合法政府——山东[ShanDong]省政府[ShengZhengFu]已进入鲁南[LuNan],要担负起指挥全省军政活动的任务,要把各方面的军政力量和活动统一于省政府[ShengZhengFu]的控制之下。所以,沈鸿烈在会上提出了“统一划分防线”、“统一指挥”、“统一行政”、“给养粮秣,统筹统支”等等规定和要求,这实际上是限制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军政活动。
鲁南[LuNan]军政会议后不久,省政府[ShengZhengFu]机关移驻沂水东里店。自此,进入了省政府[ShengZhengFu]近4个月的相对稳定期。这4个月间,沈鸿烈加强了对党政工作的推动和军政势力的培植。首先,沈鸿烈继续加强对地方[DiFang]特别是鲁南[LuNan]党政的控制,派遣党务指导专员,更换县长,改组县民众动员委员。其次,于3月在省政府[ShengZhengFu]设立了设计委员会,沈鸿烈自兼主任。至此,沈已身兼省府主席、全省保安司令、省党部主任委员、省动员委员会主任委员、省设计委员会主任等数职。其三,加强地方[DiFang]军政干部的培训。沈鸿烈非常重视干部培训,在他看来,只要掌握了干部,就可以控制地方[DiFang]党政军。所以,他一进入鲁南[LuNan],就着手筹建干部学校,先在鲁村设立军事干部学校,附设于教育团,招生对象为初中学历、年龄在20岁以上的青年,经2至3个月的短期培训派往各地。后在东里店附近设立省政府[ShengZhengFu]政治干部学校,招收高中毕业、30岁以下的青年,培训2个月后,由省政府[ShengZhengFu]分派工作或返回原保送机关工作。其四,抓紧培植个人军事势力。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整编地方[DiFang]部队,尽量将其划归保安系统。这时期编成了3个保安师,直属全省保安司令部。另一方面是扩编直属警卫部队。这有两支,一支是教导团,这支部队是沈鸿烈亲手创建的近卫军;另一支是吴化文部,也是由沈鸿烈直接指挥的一支部队。到1939年夏秋,山东[ShanDong]省内国民党系统的地方[DiFang]武装约有19万人。
1939年6月后,省内形势发生变化,日军大规模对鲁南[LuNan]用兵。沈鸿烈努力建立起来的地方[DiFang]政权大多瓦解、溃散。省政府[ShengZhengFu]被迫退出东里店,再次陷入游移不定的移动中。数月后,省政府[ShengZhengFu]移至临朐南部山区吕匣店子一带,并在此地稳定了较长一段时间,形成了以吕匣店子为中心的方圆20华里范围的省政府[ShengZhengFu]驻地区,此亦即省政府[ShengZhengFu]的“吕匣店子”时期。这一时期是沈鸿烈大力推行其在主政山东[ShanDong]之初提出的重建省政、整编地方[DiFang]部队两大中心任务的时期。省政府[ShengZhengFu]的各种活动基本上都是围绕这两大中心展开的。但是沈鸿烈并没有圆满地完成这两大任务。关于省政建设:在机构重建和政令推行方面,沈鸿烈的成绩是,恢复和扩大了省级机关,创设了三个主席行署;完成了行政督察公署的设置及专员的派任;完成了全省107个县县长的派任。但从整体上看,这一系列举措,并未能达到全省政令统一的目的。省政府[ShengZhengFu]机关局促于鲁中山区,与地方[DiFang]政权机关缺乏联系的情形仍然严重存在,其政令能达者多限于省政府[ShengZhengFu]驻地周围地区,对其他地区则缺乏约束力,以至于地方[DiFang]官员独断专行。专员区规划混乱,专员因人而设、时生冲突,专员职权所及仅为武力所至,皆不能达到全境。县政更是多流于形式。很多县区被日伪占领,县政府不能在县城办公。许多县长常常境内境外流动,有名无实。在吏治方面,沈鸿烈虽然重视对军政人员的快速短期培训,但吏治不整、官风败坏、贪污腐化现象仍严重存在。在党务方面,沈鸿烈曾力图恢复党务,但实际情形是县党部只挂个招牌,强行招几个党员;党纪废弛,党内派别林立。总之,沈鸿烈的所谓省政重建只是重新制造了层层行政机构的空架子,不仅不能尽收其省政、县政之实效,而且造就了一批横行地方[DiFang]的大小官吏。关于地方[DiFang]部队整编:沈鸿烈始终将其作为第一要务,在保安司令部建立整军机构,制定整军纲要,并设立了省、区、县给养统筹委员会,对某些地方[DiFang]部队甚至不惜采取收买、分化、瓦解等手段。但直到最后,沈鸿烈也没有达到统一编制、统一指挥的目的,反而制造出许多矛盾。在吕匣店子前后,沈鸿烈亦曾经给地方[DiFang]保安部队下达了一些番号,但仅是名义而已,各部队仍各行其是。因此,沈鸿烈也没有真正达到整军的目的。
沈鸿烈是顽固的反共分子,流动于鲁西、鲁北期间就不断挑起反共事件。进入鲁南[LuNan]后,沈鸿烈更与猖狂反共的元凶秦启荣联手,不断指使所部制造事端,挑起冲突。其任内,山东[ShanDong]发生的包括太河惨案在内的一系列摩擦事件,都有沈鸿烈插手或幕后主使,有些事件就是他一手挑起或制造的。可以说,沈鸿烈是抗日战争时期山东[ShanDong]顽固派的总代表。对于以沈鸿烈为代表的顽固派,中共方面也采取了坚决打击和孤立的方针政策。
至1941年,由于军政活动难以推动的困局,再加形势的日趋困难和沈鸿烈与于学忠之间的种种矛盾与隔阂,沈鸿烈陷入政令难为、军令难行的境地,遂生离鲁之意。1941年9月前后,沈鸿烈将省政交由秘书长雷法章代理,悄然离开鲁南[LuNan],经阜阳转赴重庆。1942年1月,沈鸿烈被免去山东[ShanDong]省政府[ShengZhengFu]主席本兼各职,结束了他4年的主政山东[ShanDong]时期。
上一篇:王羲之书(兰亭序)--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
下一篇:秦始皇东巡与封禅--中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