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林笔谭 >
清末灾荒为何引发民变:社会的权力平衡被打破--中国年鉴网(3)
游民的崛起
长沙[ChangSha]抢米风潮[FengChao]由饥民触发,有士绅暗中推动,被昏官激化,但制造混乱的“主力军”既不是士绅,也不是一般饥民,而是具有会党背景的社会[SheHui]底层游民,包括前面提到的来历神秘的“青兵”。
抢米风潮[FengChao]过后,日本人为查清“青兵”的来历,曾组织过专门的调查。据日本的调查报告及湖南地方[DiFang]官员的禀报,“青兵”主要由南下的筑路工、白莲教教徒、山东义和团余匪、船夫、苦力、盐枭、兵勇组成,少量胥吏、学生也加入其中。他们大体上都属于脱离宗法秩序束缚、流窜江湖的游民阶层,通常还加入某种秘密会社。“执其牛耳者为高宗怡、姜守旦、万鹏飞、龚春台等人。”高、姜、万、龚既是秘密会社的首领,也与清末的地下革命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显然,游民们煽动骚乱的目的已不是要“抚台给饭吃”,而是蓄意破坏清政府的统治秩序、新政与在华洋人的事业。从会党党徒在长沙[ChangSha]城内各户人家门扉上贴出的揭帖,也不难看出他们之所图,比如三月初五日的一张揭帖说:“有日青马到,头均裹白巾。各持刀一把,均以杀敌人。此戟本非常,宣统不久长。中华十八省,一概尽归姜。”姜指姜守旦。这差不多是造反的宣言了。
可以说,会党势力的渗透、介入,是长沙[ChangSha]抢米风潮[FengChao]一发不可收拾的重要因素。游民对新政与洋人的仇视,也与长沙[ChangSha]的旧派士绅同声相应,形成明暗呼应的合力。
丁戊奇荒期间,一些地方[DiFang]虽然也出现[ChuXian]“会匪、刀客、教匪与饥民勾结滋事之案”,但这些人的目的一般来说无非是抢口饭吃,而不是冲击政权,并且,光绪前期的会党活动也未泛滥成灾,零星的“滋事之案”尚不能汇聚成排山倒海的风潮[FengChao]。而至清末,随着社会[SheHui]日趋复杂化,官方控制力日益下降,地下会党也日渐活跃,并与海外传入的革命思潮相互交织,成为一支急于摆脱原有社会[SheHui]秩序约束,在社会[SheHui]动荡中展示和夺取话语权的庞大社会[SheHui]势力。
不带偏见地说,在中国近代舞台上,游民是作为社会[SheHui]的“不安定因素”出现[ChuXian]的。据岑春煊发给朝廷的报告:在抢米风潮[FengChao]中大展身手的“青兵”,早在二月已经“来湘观隙而动”,正好让他们碰上贫民聚众求减米价,便“乘机窃发,将省城抚署、教堂烧毁后,分赴各州厅县以图烧堂滋事”。滋事的目的,就是宣示他们的隐权力[QuanLi],并图谋夺得更大的权力[QuanLi]。
传统的“官—绅—民”三角之中,民的权力[QuanLi]分配总是被压制到最低限度,不过借助士绅阶层的缓冲,民间也获得了一个一定范围的自治空间。这个自治空间通常是稳定的。从某个角度来说,社会[SheHui]的进步,就是体现为官、绅、民良性互动,平稳地重新调整三方之间的“力臂”,使这个自治空间变得更大,同时整个“官—绅—民”三角仍能保持大体上的均衡。
然而,在清末时局中,游民势力的崛起打破了社会[SheHui]的权力[QuanLi]平衡—长期受压制的边缘群体有翻身的愿望,有斗争的诉求,却没有管治的能力与妥协的精神。再加上官方权威流失,社会[SheHui]控制力衰减,士绅离心加速,整个“官—绅—民”三角于是摇摇欲坠,社会[SheHui]不可避免地走向动荡。权力[QuanLi]失衡之时又恰巧遇上米价暴升、饥民聚集的敏感时节,骚乱可谓一触即发,就好比是,舞台已经搭好,只等着机缘巧合的人粉墨登场。投水的黄贵荪一家,不过是不幸被历史挑中的揭幕者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