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林笔谭 >
时务学堂创天下第一班:几十年间两次影响中国历史走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
时务[ShiWu]学堂[XueTang]旧址
湖南时务[ShiWu]学堂[XueTang]的教师阵容:熊希龄为提调(校长),中文总教习为梁启超,西文总教习为李维恪,中文分教习有谭嗣同、唐才常等……
如果某个学校的某个班级,存在时间不到一年,它的学生[XueSheng]却在短短十几年间两次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走向,那么,应该可以称之为“天下第一班”吧?这个班级,就是1897年10月(农历八月)开学的湖南时务[ShiWu]学堂[XueTang]第一班。该班共有学生[XueSheng]四十人。我的伯祖父[ZuFu]杨树穀先生[XianSheng]、祖父[ZuFu]杨树达先生[XianSheng]都在这四十人之内。
1954年9月2日,祖父[ZuFu]在日记中写道:“科学社来书,欲去祭梁先生[XianSheng]文,余主不去。以时务[ShiWu]对中国有历史关系也。一千九百年庚子反清之役,民四倒袁之役,皆时务[ShiWu]师生合心为之。以一短命之学堂[XueTang]而能有如此事业者,古今罕见也。”科学社,即中国科学院所属的科学出版社,当时该社准备出版祖父[ZuFu]的新著《积微居小学述林》。祖父[ZuFu]准备将三十年代曾刊于商务出版的《积微居文录》的一篇旧文《时务[ShiWu]学堂[XueTang]弟子公祭新会梁先生[XianSheng]文》收入,遭到科学社反对,回信申诉,未果。直到1986年底,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积微居文钞》(与《积微翁回忆录》合刊)才将该文重新刊出。该文撰于1929年2月15日,而梁任公于上月19日逝世。祖父[ZuFu]在回忆录中写道:“今日任公师病逝于协和医院,中国学人凋零尽矣,痛哉!二十日大殓,赴广惠寺参加。”“(二月)十七日,广惠寺公祭,同学与者六人。” “(九月)八日,任公师出葬西山,余待殡于宣内大街,参与执绋,送至西直门始归。”这篇祭文显然是为2月17日在北平的时务[ShiWu]学堂[XueTang]弟子于广惠寺公祭梁先生[XianSheng]而写的。
时务[ShiWu]学堂[XueTang]的设立,是戊戌变法运动的先声——1897年湖南维新运动中最为重要的举措。梁任公1922年在长沙回忆说:“当时湖南的抚台是陈右铭先生[XianSheng](宝箴)。他是曾文正的门生,当代的大理学家,专讲宋学的古文,气象庄严而不顽固;对于时局,很热心图谋,造成一个新局面。我们,以一群青年在他的旗帜下大活动,是很高兴做事的,故朝气很大。他有一位公子陈伯严(名三立,号散原)先生[XianSheng]也很喜欢赞助我们,而学台系江建霞(标)、徐仁铸,臬台系黄公度(遵宪),都是开明的。地方官如此,地方绅士则有熊秉三(希龄)、谭复生(嗣同)、皮鹿门(锡瑞)、欧阳瓣姜诸先生[XianSheng]。熊、谭皆系青年,而有猛进精神,皮和欧阳都是老先生[XianSheng]。”
湖南时务[ShiWu]学堂[XueTang]从创办到停办,历时不到一年,只招考过三次。光绪二十三年(1897)农历八月二十八日,第一次招考,录取学生[XueSheng]四十名。次年(1898)3月,第二次招考,录取五十五人。闰三月,又录取九十八人。三次招考总数不到两百人,却培养出了一批杰出的人才,其中大多集中于第一班的四十人中。梁任公曾说:“时务[ShiWu]学堂[XueTang]曾办了三班,第一班四十人吃我的迷药最多,感化最深;第二班,我也教授过;第三班,我全未教过。”
我们先看看教师阵容:熊希龄为提调(校长),中文总教习为梁启超,西文总教习为李维恪,中文分教习有谭嗣同、唐才常等……
再看看这一班的学生[XueSheng]:1897年秋以第一名考入的是李炳寰,1876年生,1900年参与领导时务[ShiWu]学堂[XueTang]教师唐才常发动的自立军反清起义,牺牲。唐才常的两个弟弟才质、才中都是第一班学生[XueSheng],也都参加了其兄发动的起义。才常、才中牺牲,才质幸免。第二名考入的是蔡艮寅,1882年生,他就是“再造民国”的蔡锷将军。1915年8月底,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反对袁世凯称帝;该年年底,蔡松坡潜走云南,发动起义。说1900年自立军起义、1916年讨袁之役“皆时务[ShiWu]师生合心为之”,良有以也。此外,范源濂(字静生)是北洋政府教育总长、北京师范大学首任校长,祖父[ZuFu]杨树达先生[XianSheng]是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