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中国记忆 > 地区记忆 > 山东记忆 >

高宗、玄宗泰山封禅--中国年鉴网

     泰山[TaiShan]古称“岱山”,又名“岱宗”或“岱岳”。古书中多有记载,《尚书》曰:“岱畎,丝、枲、铅、松、怪石。”《诗经》中有“泰山[TaiShan]岩岩,鲁邦所瞻”之句。孔子说:“登泰山[TaiShan]而小天下[TianXia]。”《孟子》中称泰山[TaiShan]为“大山”。古云“岱”、“泰”、“太”、“大”,音同义近,皆谓泰山[TaiShan]即大山也。
  泰山[TaiShan]自古受到人们的崇拜,历代许多帝王[DiWang]登泰山[TaiShan]举行隆重的祭奠、封禅仪式,高宗[GaoZong]、玄宗泰山[TaiShan]封禅就是其中之一。
  古代认为:“天以高为尊,地以厚为德”,泰山[TaiShan]是天的象征。因此,号为“天子”的古帝王[DiWang]即与泰山[TaiShan]结下了不解之缘,狂热追求封禅大典。“封”是在接近天庭的泰山[TaiShan]极顶聚土筑圆坛祭天帝,增泰山[TaiShan]之高以表功归于天;“禅”是到泰山[TaiShan]下近地的梁父、社首等小山上积土筑方坛祭地神,增大地之厚以报福厚之情。圆、方之台表示天圆地方。一代帝王[DiWang]若能登封泰山[TaiShan],即被视为天下[TianXia]太平,国家昌盛的标志,皇帝本人也俨然成为名副其实的“真龙天子”。
  泰山[TaiShan]周围地区包括山东丘陵的人,古称夷人,因为于东方,又称“东夷人”,传说是炎帝的子孙,经夏、商、周三代,与黄帝氏族融为一体。因此,泰山[TaiShan]是炎黄子孙的根源之山,是华夏历史文化的两源之一。


  古代先民对山神的崇拜,逐渐被统治者所利用。泰山[TaiShan]因其高而被视为“连接天地,直通帝座”的天堂,受天命而为帝王[DiWang]的“天子”必去泰山[TaiShan]封禅。先秦时代,便有帝王[DiWang]封禅或祭祀泰山[TaiShan],从秦始皇开始,封禅活动成为历代封建帝王[DiWang]的旷代大典,唐高宗[GaoZong]、玄宗也不例外。
  麟德二年(公元[GongYuan]665年),唐高宗[GaoZong]暨武后则天,为夸耀大唐帝国的威望,行封禅大典。临行前(十月十五日),武则天上表高宗[GaoZong],要求参加封禅活动中的祭地大典。表文中曰:“封禅旧仪,祭皇地祗,太后昭配,而令公卿行事,礼有未安。至日,妾请帅内外命妇奠献。”高宗[GaoZong]言听计从,下诏准奏。诏云:“禅社首以皇后为亚献,越国太妃燕氏为终献。”十月二十八日,唐高宗[GaoZong]与武则天从洛阳出发,亲赴泰山[TaiShan]封禅。高宗[GaoZong]率文武百官、扈从仪仗,武后率内外命妇,封禅车连绵数百里,随行的还有突厥、于阗、波斯、天竺国、倭国(今日本)、新罗、百济、高丽(今朝鲜半岛)等国的使节和酋长。十二月九日,浩浩荡荡的队伍至齐州(今济南)灵岩寺,经过一番筹备和休整,月底到达博县,云集泰山[TaiShan]下。派人在山下南方四星处建圆丘状祀坛,上面装饰五色土,号“封祀坛”;在山顶筑坛,广五丈,高九尺,四面出陛,号“登封坛”;在社首山筑八角方坛,号“降禅坛”。次年二月高宗[GaoZong]首先在山下“封祀坛”祀天;次日登岱顶,封玉册于岱顶“登封坛”;第三日到社首山“降禅坛”祭地神。高宗[GaoZong]行初献礼毕,由武后升坛亚献礼。这是历史上首次由皇后参加的封禅活动,她的参与封禅无疑为自己[ZiJi]以后登基打下了基础,巩固了其自己[ZiJi]的社会政治地位。封禅结束后再朝觐,接受群臣朝贺,下诏立“登封”、“降禅”、“朝觐”三碑,称封祀坛为“舞鹤台”,登封坛为“万岁台”,降禅坛为“景云台”;后下诏大赦天下[TianXia],改是年为乾封元年,改奉高县为乾封县。同年二月,高宗[GaoZong]和武则天还遣使道士东岳先生郭行真到泰山[TaiShan]建道教设坛祭神,立碑纪事,此即历史上著名的“鸳鸯碑”。

  唐玄宗[TangXuanZong]李隆基即位后,励精图治,开创“开元[KaiYuan]盛世”。开元[KaiYuan]十二年(公元[GongYuan]724年),大臣裴濯、张说等人先后上书,请求皇帝封禅泰山[TaiShan]。之后,玄宗发布《允许封禅诏》。同时命张说、徐坚等人制定封禅礼仪。
  开元[KaiYuan]十三年(公元[GongYuan]725年),唐玄宗[TangXuanZong]根据古代“功成事立,致治太平,乃升泰山[TaiShan]而封禅”的传统,决定封禅泰山[TaiShan]。十月,唐玄宗[TangXuanZong]率领浩浩荡荡的封禅大军自洛阳出发,其随从百官、贵戚、五公、四夷酋长及辇载供具之物数百里不绝。十一月七日抵达泰山[TaiShan],举行封禅活动。是日,玄宗从泰山[TaiShan]南麓登封泰山[TaiShan],在岱顶筑坛,祀昊天上帝。又积柴为燎坛于圆台之东南。玄宗召礼官讲解仪典,学士贺知章等言:“吴天上帝君也,五方精帝臣也。陛下享君于上,群臣祭臣于下,可谓变礼之中。”帝问:“前世何必秘玉牒?”知章说:“玉牒以通竟于天,前代或祈长年,希神仙,旨尚微密,故处莫知。”帝曰:“朕今为民祈福,无一秘请,即出玉牒以示百僚。”丙戌至于泰山[TaiShan]下,乃祀昊天上帝于山上坛,以高祖配祭;祀五帝以下诸神于山下。玉册由长条形的玉简片串连而成,将告天祷词刻其上,以金填字。典礼中,侍中跪称:“具官臣某言,请封玉册。”帝自南阶登升,北向立。太尉跪取玉册置于案。帝拜后,跪取玉册放入玉匮内,上加以备印封的玉检,缠以金绳,封以金泥(香漆和金粉),以受命玺印之。帝再拜,太尉奉玉匮跪藏于坛上方石再垒的石碱内。执事者复以石盖,四周加以长条形石检,再缠以金绳,封以石泥(石粉和五色土),以玉玺遍印。最后执事者四隅以石距加固,以五色土圆封,燔柴告天,封祀礼毕,群臣欢呼万岁,声震群山,传呼从山顶至于山下,震天动地,堪称威风。次日,唐玄宗[TangXuanZong]行禅于社首山,祀皇地祗。唐玄宗[TangXuanZong]封禅即成,下诏大赦天下[TianXia],加封“泰山[TaiShan]之神”为“天齐王”。


  开元[KaiYuan]十四年(公元[GongYuan]726年),唐玄宗[TangXuanZong]举行封禅大典后,诏命中书令张说撰《封祀坛颂》、侍中源乾曜撰《社首坛颂》、礼部尚书苏颋撰《朝觐坛颂》(三颂碑今均失)。今存唐玄宗[TangXuanZong]御制《纪泰山[TaiShan]铭》文,于本年九月摩刻岱顶大观峰。其碑文内容主要是颂扬泰山[TaiShan],宣扬唐代历朝帝王[DiWang]的功绩,粉饰太平,及其封禅泰山[TaiShan]的经过。其铭文由8个章节组成,文的最后有:“道在观政,名非从欲;铭心绝岩,播告群岳”之语,反映了唐玄宗[TangXuanZong]的壮志及务实的施政特色。
  唐高宗[GaoZong]、玄宗封禅泰山[TaiShan],对后世的影响不亚于当年的秦皇、汉武等帝王[DiWang]。高宗[GaoZong]、玄宗泰山[TaiShan]封禅的目的,就是对于他们来说,可以告成功,加固统治,又能为民祈福。
  高宗[GaoZong]、玄宗封禅是在农业获得了大丰收,边境安宁的条件下进行的。据《旧唐书》卷4《高宗[GaoZong]纪上》记载:“(麟德二年)大稔,米斗五钱,???麦(《资治通鉴》作‘麦豆’)不列市。”在开元[KaiYuan]十三年,据《资治通鉴》卷212曰:“东都斗米十五钱(《旧唐书·玄宗纪上》作‘十钱’),青、齐五钱,粟三钱”,呈现出一派丰收年景。所以高宗[GaoZong]在朝觐群臣时理直气壮,先批评前代封禅“或为求仙克禋,或以巡游望拜,皆非尊崇祖业”,然后又欣慰地低语:“属国家无事,天下[TianXia]太平,华夷???安,远近辑睦,所以躬亲展礼,褒赞先勋,情在归功,固非为已,遂得上应天心,下允人望。”玄宗在封禅时更有特殊的做法,将过去帝王[DiWang]秘不示人的玉牒书公之于众:“四海晏然……谢成于天,子孙百姓受禄,苍生受福。”既告成功,又为子孙和百姓祈福。基本上与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总结的封禅四要素“受命”、“功至”、“德洽”、“日有暇给”相类似。
  高宗[GaoZong]、玄宗泰山[TaiShan]封禅,正是借助上天的神秘力量来加强统治、维护秩序。仪式中种种等级象征的礼器和过程,也都在向人们的意识中加固天子统治的神圣性和合理性。不仅臣僚,甚至连蕃国的客使也都为这盛大的仪式所折服。
  高宗[GaoZong]、玄宗可以借封禅给臣僚加官晋爵,树立自己[ZiJi]的形象和威信。同时他们还处处向百姓施恩。“所历之处,无出今年租赋。”“大赦天下[TianXia],流人未还者放还。”“给近山二十户复,以奉祠神。”显示了他们的惠政。正如张用衡总结的那样:“(唐代)封禅虽仍然与政治密切相关,但迷信的色彩相对少了,而是增加了皇帝本人对自身道德的反思……把自身的道德修养同封禅的资格联系起来,唐玄宗[TangXuanZong]在封禅史上开创了一个新境界。”
  太平盛世只为封禅提供了一种必要条件,依据仪式理论,非常规的祭祀活动具有一种强化功能。就高宗[GaoZong]封禅而言,他是借向天地告成功以阐明李唐君临天下[TianXia]的合理与合法性。武氏封禅,妄图给自己[ZiJi]的新政权一个神圣性的解释。玄宗泰山[TaiShan]封禅则是对武周政权的一次拨乱反正,仍然是通过祭祀天地,达到强化李唐政权正统性的目的。同时,封禅也是一种外交怀柔策略,邀请邻近蕃国一起参加封禅大典,向他们展示君权的神圣性,让他们觉得无比荣耀和被同等对待。高宗[GaoZong]、玄宗十分注重利用封禅这一特殊的宗教祭祀活动来加强与各少数民族和国外的联系,使民族之间、国家之间关系和睦,达到了高宗[GaoZong]、玄宗借封禅之机以达到怀柔外交之目的。

  唐代封禅还留下了许多遗物与轶闻。一是丈人峰。在泰山[TaiShan]天柱峰的西侧,有一巨石堆攒的山峰,形如老翁弄孙,名称“丈人峰”。据史料,唐玄宗[TangXuanZong]封禅时,派张说为封禅使,张说乘机安排自己[ZiJi]的女婿郑镒整修泰山[TaiShan],并借机将郑镒由九品官晋升为五品官。后来玄宗听到反映郑镒官位腾升,觉得很奇怪,便询问此事,郑镒无话可答,非常尴尬。当时在场的黄幡绰诙谐地解围说:“此泰山[TaiShan]之力也。”从此,人们就把泰山[TaiShan]和丈人联系到一起了,叫岳父为“泰山[TaiShan]”。泰山[TaiShan]顶“丈人峰”的名字便由此而来,此石还刻着“丈人峰”三个大字。
  二是白骡碑。在泰山[TaiShan]红门处向东跨约150米处的山峪中,有一石碑雄伟高大,正面仆地,碑高6.6米,宽1.85米,厚0.66米,圆首。碑阳覆地,何时无考。碑阴左下部为政和壬辰(公元[GongYuan]1112年)宋人题记,多残缺。碑右侧面之下有宋人“当日东封安在哉,茫茫今古泯尘埃”的题记。碑首顶棱上有唐垂拱元年(公元[GongYuan]685年)题记,多残缺。碑阳覆地,究竟有无铭文,无考,或曰“白骡塚碑”,或曰“唐高宗[GaoZong]登封纪号碑”。民国初年,邑人赵新懦等议复立此碑,终因碑巨无力扶之,遂觅人在碑下挖穴腑视碑阳,亦未能摸清底细。1988年6月,泰山[TaiShan]管委文物工作者将此碑重新竖起,发现碑阳并无文字,千年之谜得解。从存题记可以断定,此碑在唐垂拱元年已经仆地,否则垂拱元年题记决不会刻在碑首顶棱上。究竟如何,有待考证。
  此碑的来历是根据《新刻泰山[TaiShan]小史》的记载:“在岳阳,唐元宗封泰山[TaiShan]时,益州进一白骡,上乘之登跻如履坦途,享礼毕,下山方息,而白骡以无疾殪,上叹異之,谥曰“白骡将军”,命有司具槽椟砌石为塚,今碑记塚跡尚存。
  三是唐玄宗[TangXuanZong]玉册。蒋冯阎大战时,马鸿逵部在泰安城西南隅蒿里山顶修建《讨逆阵亡将士纪念碑》和烈士祠时,挖出了唐宋玉册,但当时只公开了唐玉册,所以泰山[TaiShan]学者赵新儒于1932年新刻《泰山[TaiShan]小史》时注曰:“(民国)二十年(1931年)后,驻军马鸿逵部拆毁神祠(指蒿里山森罗殿),就蒿里山顶修烈士祠,掘地得石函,有金泥玉检,曾见其拓片,为唐时封禅物,此足以补史志之缺。然讳莫如深,什袭藏之矣!”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三月十日《北平晨报》则以《泰山[TaiShan]发现唐玉册》为题予以报道(1948年铢庵收入《人物风俗制度丛谈》),其文略曰:“泰山[TaiShan]之下,津浦路泰安车站以北(实为东南)有一小山,曰蒿里山,山上有阎王庙,庙前(实为庙后西北侧)有一塔(即文峰塔),年代无可稽考,但据古老传说,知其为唐代物(实为宋真宗之后物)而已。十七年革命军北伐之役,山上之庙及塔均为军火所摧毁。旋某军驻防泰安,乃在塔之原址别筑一纪念碑,先事扫除残砖,于塔底发现五色土坛,四周赤、白、青、黑,中为黄色。向下发掘,乃在各色土内得玉器无数,又在中央黄土内得方五尺石匮,雕镂极工细,启视则一金匣中藏白玉版十五,平排于内,长约一尺,宽二寸,每版均刻隶书,读之即唐玄宗[TangXuanZong]封禅文也。”


  唐玉册为粉白大理石,共15简,每简长29.2—29.8厘米,宽3厘米,厚1厘米。在简的上下两端各横穿一孔,金镂串连。5简为一排,折叠三排放入铜质“金匮”内。每简上刻隶书1行,凡9字,字口残留涂金。只有玄宗署名“隆基”为楷书。其文曰:“惟开元[KaiYuan]十三年岁次乙丑十一月辛已朔十一日辛卯,嗣天子臣隆基敢昭告于皇地祗:臣嗣守鸿名,膺兹丕运,率循地义,以为人极,夙夜祗若,迄未敢康。赖坤元降灵,锡之景祐,资植庶类,屡惟丰年。式展时巡,报功厚载,敬以玉帛,牺齐、粢盛、庶品,备兹瘗礼,式表至诚。睿宗大圣真皇帝配神作主。尚飨。”玉册在金匮中,外层是镶嵌的白玉匮,雕琢精致:四周由6件方块玉组成,前后各2块,左右各1块。每块的当中为方玉,浅浮雕蟠龙文;周围由4块梯形玉所包围,上有浅浮雕香莲纹。每块玉的近角处都有一个圆孔,为铆钉眼。顶盖由2块扁方玉组成,每块中间也是雕蟠龙纹,四周梯形块上雕双凤,近角处也有孔。还有2块中间刻槽纹5道的施封时缠金绳用的窄长方形玉检及10块窄长方形金匮边缘的饰件玉片。
  玄宗玉册共115字,用笔丰润雄浑,分隶遒逸,结体自然,富于变化,撇捺收笔处均上挑,更显飘逸飞动,典雅秀美。此玉册现存台湾故宫博物院。
  四是大观峰。岱顶唐摩崖碑《纪泰山[TaiShan]铭》,位于泰山[TaiShan]碧霞祠东北峰峦绝壁上,俗称“大观峰”,也叫“弥高岩”。碑高13.3米,宽5.7米,额高1.3米。碑额刻饰龙文,额字大50厘米;碑文24行,字高14厘米,宽18厘米;铭文共996字,加上题目4个大字,共1000字。通篇字体为八分隶书,其书法雄强之势,婉润之体,端庄之态均与泰山[TaiShan]景观浑然一体。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碑铭为研究唐代政治、经济、礼仪、书法和雕刻艺术,留下了珍贵资料。1959年曾贴金保护,1977年公布为山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又重新贴金。现铭文字刻,字字金光闪闪,极为壮观,为稀世珍宝。
  《纪泰山[TaiShan]铭》是唐玄宗[TangXuanZong]李隆基封泰山[TaiShan]时所书。据史书记载,唐玄宗[TangXuanZong]封泰山[TaiShan]时有“一铭三颂”。一铭即《纪泰山[TaiShan]铭》,三颂是《社首坛颂》、《朝觐坛颂》和《封祀坛颂》。礼部尚书苏颋的《朝觐坛颂》,原刻在《纪泰山[TaiShan]铭》两侧,铭后为从封诸王及群臣的题名。由此可以想见,崖壁之上,一铭一颂,从臣题名,洋洋大观,不愧“大观峰”之称号,可惜《朝觐坛颂》自宋代被人铲毁。
  唐摩崖碑碑身雄伟,形制端庄,铭文篇幅巨大,雕艺精良,其字以工整的八分隶书镌刻在自然崖壁上,书法遒劲婉润,端庄雄浑。明代文学家王世贞评论说:“穹崖造天铭书,若鸾风翔于烟云之表,为之色飞。”《石墨镌华》赞曰:“文词雅驯,而分隶遒逸婉润,最为得意之笔。”《泰安县志》记载:“盖自汉以来,碑碣之雄壮未有及者,相传燕许修其辞,韩史润其笔……”清金石家朱彝尊说:“御书遒劲若怒猊渴骥,羁束安闲,不比孝经之多肉少骨。若唐隶尽如此,何惭汉碑碣乎!”碑下段108字系冬月拓工籍火蚀坏,后为明代叶彬补书。《泰山[TaiShan]志》记载:“下截为道人积薪毁于火,乾隆初邑人大学士赵国麟以旧本重摹补之,字形差小,神气亦远不及原本。”赵国麟是泰安人,贬官后家居很久,他关心爱护泰山[TaiShan]文物,摹补碑字可能性是很大的。
  《纪泰山[TaiShan]铭》唐玄宗[TangXuanZong]李隆基于开元[KaiYuan]十三年(公元[GongYuan]725年)封禅泰山[TaiShan]时亲笔撰书所刻。其内容主要是颂扬泰山[TaiShan],宣扬自己[ZiJi]的功德,粉饰太平,把自己[ZiJi]的统治说成是上承天意,下顺民心。其铭文由8个章节组成,开头说:“我接任帝王[DiWang]之位,已经14年了,只觉得自己[ZiJi]道德水平不高,不懂得治国平天下[TianXia]的大道理,对皇帝之位常觉力不胜任,想使天下[TianXia]平安亦委实难以实现。现在,我还不知道自己[ZiJi]是上开罪于天,下获罪于地,还在这里心雄气大,每当过河时,我感到自己[ZiJi]在广泛的洪流中摇晃。多亏神灵保护,多次给予幸运;宰相百官,同心协力于治国平天下[TianXia],因而四海大同,各种典章制度能顺利执行,连年丰收,百姓安乐。因此,各层的官员都劝我去封禅。就是说,要像尊敬父亲的孝子那样,去孝敬天地神灵;既然天赐的祥瑞征兆已经出现,国人的愿望又是如此的强烈,大臣们和官员们一再向我提出封禅的恳求,我虽然多次辞谢都不被他们理解,只好放肆地和二三大臣,考察虞舜时的典籍,演绎汉的法制,然后发动皇家六军的威力,惊动天下[TianXia]人众来泰山[TaiShan]封禅。一路上枪戟旗井然排列,士兵、马匹都静寂无声,整个队伍严肃团结,恭敬有序地前进,多么尊严!多么壮观!多么华丽!直至泰山[TaiShan],堪称顺利。”

  文的最后说:“道在观政,名非从欲。铭心绝岩,播告群岳。”意思是说,一位皇帝的道德如何,要看他的政绩,美誉佳名不能由个人的欲望来决定。我把我的心意都刻在高山崖壁上,为了向五岳群山的臣民公开地宣告此事。这就是唐玄宗[TangXuanZong]李隆基封禅泰山[TaiShan]的历史见证。
  唐玄宗[TangXuanZong]泰山[TaiShan]封禅的这种豪华盛事,早已成为历史陈迹,但他留下的《纪泰山[TaiShan]铭》石刻却仍巍立山颠,字体完好,庄重堂皇,成为我国书法艺术的珍品,可谓历代帝王[DiWang]刻石之冠。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