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中国记忆 > 地区记忆 > 山东记忆 >
济南振业火柴公司的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
济南振业火柴[HuoChai]公司[GongSi]是山东最早的民族火柴[HuoChai]工业,从1912年冬开始筹建,到1958年5月并入地方国营济南火柴[HuoChai]厂,历经北洋军阀、国民党统治、日军侵占到公私合营等时期,前后45年,饱经忧患,历尽沧桑。
济南振业火柴[HuoChai]公司[GongSi]的创办人是丛良弼(1869—1945),山东蓬莱县人。青年时代由亲友引荐到烟台东顺泰学生意。东顺泰是山东牟平人金某开设的专营火柴[HuoChai]的商号。丛良弼聪明能干,颇得店主赏识,1895年被派往日本大阪设庄采购火柴[HuoChai],运往天津、烟台等地销售。当时山东尚无国产火柴[HuoChai],只有日本进口的“洋火”充斥市场。
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在“实业救国、振兴中华”的思想指导下,丛良弼毅然回国,以他在日本大阪任华侨总商会会长的身份,出面集资兴办民族火柴[HuoChai]工业。主要投资者除丛家外,尚有天津李家(以李肃然为代表)、牟平贺家(以贺俊生、贺介忱为代表)。丛良弼经过多方筹措,共筹得资金20万元,1912年冬在济南林祥门里石棚街筹建厂房(占地47亩),取名为“振业”,系取振兴实业之意。经呈报山东都督和北洋政府农商部注册,取得执照,并获得在济南周围300华里以内制造火柴[HuoChai]15年的专利权。筹备就绪,1913年7月济南振业火柴[HuoChai]公司[GongSi]正式开业。公司[GongSi]实行总理、协理负责制,丛良弼任总经理,协理丛竹轩,经理宋建章,张厚庵为总教习。
济南振业火柴[HuoChai]公司[GongSi]的初期产品为黄磷火柴[HuoChai],后改为硫化磷火柴[HuoChai]。主要产品的商标为“三光”牌,继而又有“山狮”和“推磨”牌。其中“三光”火柴[HuoChai]质量最佳,闻名山东。当时济南振业火柴[HuoChai]公司[GongSi]雇用工人800名左右,多为济南西关一带回民,并有部分追求“实业救国”的青年学生报名参加,是济南屈指可数的大型企业之一。其设备和所用原料大部分购自日本,工序多为手工操作。济南振业火柴[HuoChai]公司[GongSi]的兴起,结束了山东火柴[HuoChai]依赖“洋火”的时代,开始了山东民族火柴[HuoChai]工业的创业历程。
济南振业火柴[HuoChai]公司[GongSi]创办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1919年的五四运动,日本火柴[HuoChai]受到抵制,因此国内民族火柴[HuoChai]工业得到迅速发展,振业火柴[HuoChai]公司[GongSi]也兴旺起来。丛良弼善于与掌权者周旋,加上管理得法,因此不几年功夫,资本大增,获利甚多。1918年增资10万元,在济宁开设了振业第一分公司[GongSi]。1928年增资20万元,在青岛开设第二分公司[GongSi],同时开设了制梗工厂和铁木工厂。1947年又在安徽蚌埠设立分公司[GongSi]。
1933年1月,济南振业火柴[HuoChai]公司[GongSi]改组,由总协理负责制改为董事会负责制,经股东大会选举7人组成董事会,任期3年。董事会主要掌握企业重大改革事项和盈利分配,以及公司[GongSi]主要人员的升迁、雇用等事宜。并选举监察人2名,监督董事会行使职权。在董事会中推举董事长1名,总揽公司[GongSi]一切事务;另选常务董事3人,轮流分驻济南、济宁、青岛3厂监理一切。丛良弼的次子丛贯一任董事长。各分公司[GongSi]分别设经理、副经理各1人,负责各厂生产和经营管理。当时全体股东人数已有324人,共计8541股,股金总额达100万元。3厂共有职工近3000人,企业规模之大,在当时全国同行业中名列前茅。当时华东、华中、华北3地区有64家火柴[HuoChai]厂,振业公司[GongSi]年产量占3地区年生产总量的15.3%。振业火柴[HuoChai]公司[GongSi]所产火柴[HuoChai]质量稳定,在市场上信誉卓著,畅销津浦及陇海、京汉铁路沿线。
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对火柴[HuoChai]实行统税,使火柴[HuoChai]销路顿时停滞,造成产品积压。以后统税税率竟占当时火柴[HuoChai]销售价的50%以上,由于统税过重,又加上当时日本火柴[HuoChai]大量渗入,民族工业遭受严重冲击,振业公司[GongSi]困难重重,亏赔不堪,遂于1936年10月被迫暂时停产。加之1937年7月抗战爆发,振业火柴[HuoChai]公司[GongSi]前后停工达4年之久。日本帝国主义在军事侵略的同时,大肆进行经济掠夺,用当时市场紧缺的火柴[HuoChai]换取大量煤炭。为达到此目的,1940年开始实行火柴[HuoChai]专卖,并限令没有开工的火柴[HuoChai]一律开工生产,否则就由日本人借用或没收。“振业”迫不得已于1940年4月恢复生产,但也是时干时停,勉强支撑局面。
1941年在日本帝国主义强制下,中华全国火柴[HuoChai]产销联营社正式成立。总社设在北京,由日本人植田负责,上海、天津、青岛均设分社。青岛分社辖山东地区,生产的火柴[HuoChai]全由联营社统销。1942年后济南振业火柴[HuoChai]公司[GongSi]因原料缺乏而濒临倒闭,在1944年一年内只开工一个月,由于石蜡严重缺乏,曾一度用棉籽油代替石蜡,后来又用硫磺代替。这种火柴[HuoChai]发火慢,燃烧过程中散发出一股难闻的气味,社会上称它为“阴火”。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国民党政府对全市工商企业进行疯狂“劫收”。振业火柴[HuoChai]公司[GongSi]也不例外,国民党敌伪产业处理局派人前来接收。那时公司[GongSi]的一切经营活动全由营业主任蔡吉庭代理。经过多次力辩抗争,提供证据,再三申明振业系股份公司[GongSi],所有股东都是中国人,组织简章明文规定概不收外资,最后经国民党南京政府实业部调查核实,确认振业火柴[HuoChai]公司[GongSi]确实没有日伪敌产,才幸免“充公”。不久,国民党为大打内战,把大批军队调入济南,振业火柴[HuoChai]公司[GongSi]因为刚刚恢复生产,有的仓库、车间暂时闲置,成了驻军之所。1947年10月,因驻军烤火不慎引起火灾,整个包装车间被烧毁,损失惨重。为了弥补火灾带来的损失,公司[GongSi]全体职员除留少数工人在营业部主持日常工作外,其他全部深入车间,经过全厂人员的积极努力,很快恢复了生产。
1948年9月,济南解放,振业火柴[HuoChai]公司[GongSi]也获得了新生,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走上了恢复发展的道路。饱经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摧残凌辱而奄奄一息的济南振业火柴[HuoChai]公司[GongSi]终于获得了新生,企业面貌出现了崭新的变化。为了帮助私营火柴[HuoChai]企业克服暂时困难,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帮助他们恢复和发展生产,如国营商业部门收购统销部分火柴[HuoChai],对资金周转困难的厂家给予贷款。火柴[HuoChai]生产初步趋于稳定,并逐步开展了技术革新,设计安装了排梗机机械设备,使工人减轻了体力劳动,工作效率有了提高。
1949年10月,振业火柴[HuoChai]公司[GongSi]发动、开展了工人运动,发展了党的组织,并正式成立了工会。工会成立后,工人参加企业管理,发挥了工人的管理和监督作用,极大地调动了工人的积极性。次年9月,火柴[HuoChai]行业开展民主改革运动,振业火柴[HuoChai]公司[GongSi]首先取消了封建把头制度,由工人推选生产管理员和班组长,彻底废除了搜身制。1953年开始,人民政府开始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为了加强对私营工商业的领导,1954年11月,中共济南市委工作组进驻振业火柴[HuoChai]公司[GongSi]。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振业火柴[HuoChai]公司[GongSi]于1955年4月实行了公私合营,更名为公私合营济南振业火柴[HuoChai]厂。1955年12月,益华、华成、国华、胜利四家火柴[HuoChai]厂一起实行公私合营,连同已经合营的鲁西火柴[HuoChai]厂、裕华火柴[HuoChai]厂、济南盒梗厂同时并入振业火柴[HuoChai]厂,仍称公私合营济南振业火柴[HuoChai]厂。原属振业的济宁、青岛、蚌埠分厂均移交当地政府管理。
合营并厂后的公私合营济南振业火柴[HuoChai]厂,重新建立了生产管理机构,有职工1179人,比合营前增加78.4%,经过清产核资,股金总额为453.9万元,其中公股为181.5万元,私股为272.4万元。
山东的火柴[HuoChai]工业是以“振业”为先驱,在振业发展的同时,山东的火柴[HuoChai]工业亦有了长足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日本商人纷纷来山东淘金。日商在青岛开设了“东亚磷寸株式会社”,在济南设立“祥阳磷寸株式会社”和“鲁兴火柴[HuoChai]公司[GongSi]”。30年代,私营火柴[HuoChai]工业逐渐兴起。1930年,栖霞人李涟溪独资设立“洪泰火柴[HuoChai]厂”,商标为“金牛”牌;1931年,王洪九创办“东源火柴[HuoChai]公司[GongSi]”,商标为“炮车”牌,七七事变后,日军强行组建为“齐鲁火柴[HuoChai]公司[GongSi]”,1946年被国民党接管改称“山东第一火柴[HuoChai]厂”;1934年,利津人郭健秋创办“益华火柴[HuoChai]厂”,商标为“千佛山”和“山虎”牌;“恒泰火柴[HuoChai]厂”于1935年由明水迁来济南,系历城人靳翰卿和张子玉创办,商标为“金字塔”和“进牛”牌,该厂在抗战时期依靠日军势力得以发展,抗战胜利后,恒泰当作敌产被国民党政府接收。1945年日本投降后,火柴[HuoChai]工业得到迅速发展。私营华成火柴[HuoChai]厂于1946年1月创办,生产“快马”、“明湖”牌火柴[HuoChai];1947年11月,裕华火柴[HuoChai]厂迁来济南,商标为“胜利”、“童牛”牌;继之山东乐陵人王子周开办胜利火柴[HuoChai]厂,商标为“铁牛”、“齐鲁”牌;尔后私营“国华”、“广生”、“光华”、“德荣”火柴[HuoChai]厂应运而生;1949年后又有“同合”、“真光”、“振兴”、“裕祥”、“裕丰”、“建华”及鲁西火柴[HuoChai]厂分设的“大世界”等相继开业;1949年5月,回民协会还创建了“伊兴火柴[HuoChai]厂”。
济南振业火柴[HuoChai]公司[GongSi]的创办人是丛良弼(1869—1945),山东蓬莱县人。青年时代由亲友引荐到烟台东顺泰学生意。东顺泰是山东牟平人金某开设的专营火柴[HuoChai]的商号。丛良弼聪明能干,颇得店主赏识,1895年被派往日本大阪设庄采购火柴[HuoChai],运往天津、烟台等地销售。当时山东尚无国产火柴[HuoChai],只有日本进口的“洋火”充斥市场。
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在“实业救国、振兴中华”的思想指导下,丛良弼毅然回国,以他在日本大阪任华侨总商会会长的身份,出面集资兴办民族火柴[HuoChai]工业。主要投资者除丛家外,尚有天津李家(以李肃然为代表)、牟平贺家(以贺俊生、贺介忱为代表)。丛良弼经过多方筹措,共筹得资金20万元,1912年冬在济南林祥门里石棚街筹建厂房(占地47亩),取名为“振业”,系取振兴实业之意。经呈报山东都督和北洋政府农商部注册,取得执照,并获得在济南周围300华里以内制造火柴[HuoChai]15年的专利权。筹备就绪,1913年7月济南振业火柴[HuoChai]公司[GongSi]正式开业。公司[GongSi]实行总理、协理负责制,丛良弼任总经理,协理丛竹轩,经理宋建章,张厚庵为总教习。
济南振业火柴[HuoChai]公司[GongSi]的初期产品为黄磷火柴[HuoChai],后改为硫化磷火柴[HuoChai]。主要产品的商标为“三光”牌,继而又有“山狮”和“推磨”牌。其中“三光”火柴[HuoChai]质量最佳,闻名山东。当时济南振业火柴[HuoChai]公司[GongSi]雇用工人800名左右,多为济南西关一带回民,并有部分追求“实业救国”的青年学生报名参加,是济南屈指可数的大型企业之一。其设备和所用原料大部分购自日本,工序多为手工操作。济南振业火柴[HuoChai]公司[GongSi]的兴起,结束了山东火柴[HuoChai]依赖“洋火”的时代,开始了山东民族火柴[HuoChai]工业的创业历程。
济南振业火柴[HuoChai]公司[GongSi]创办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1919年的五四运动,日本火柴[HuoChai]受到抵制,因此国内民族火柴[HuoChai]工业得到迅速发展,振业火柴[HuoChai]公司[GongSi]也兴旺起来。丛良弼善于与掌权者周旋,加上管理得法,因此不几年功夫,资本大增,获利甚多。1918年增资10万元,在济宁开设了振业第一分公司[GongSi]。1928年增资20万元,在青岛开设第二分公司[GongSi],同时开设了制梗工厂和铁木工厂。1947年又在安徽蚌埠设立分公司[GongSi]。
1933年1月,济南振业火柴[HuoChai]公司[GongSi]改组,由总协理负责制改为董事会负责制,经股东大会选举7人组成董事会,任期3年。董事会主要掌握企业重大改革事项和盈利分配,以及公司[GongSi]主要人员的升迁、雇用等事宜。并选举监察人2名,监督董事会行使职权。在董事会中推举董事长1名,总揽公司[GongSi]一切事务;另选常务董事3人,轮流分驻济南、济宁、青岛3厂监理一切。丛良弼的次子丛贯一任董事长。各分公司[GongSi]分别设经理、副经理各1人,负责各厂生产和经营管理。当时全体股东人数已有324人,共计8541股,股金总额达100万元。3厂共有职工近3000人,企业规模之大,在当时全国同行业中名列前茅。当时华东、华中、华北3地区有64家火柴[HuoChai]厂,振业公司[GongSi]年产量占3地区年生产总量的15.3%。振业火柴[HuoChai]公司[GongSi]所产火柴[HuoChai]质量稳定,在市场上信誉卓著,畅销津浦及陇海、京汉铁路沿线。
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对火柴[HuoChai]实行统税,使火柴[HuoChai]销路顿时停滞,造成产品积压。以后统税税率竟占当时火柴[HuoChai]销售价的50%以上,由于统税过重,又加上当时日本火柴[HuoChai]大量渗入,民族工业遭受严重冲击,振业公司[GongSi]困难重重,亏赔不堪,遂于1936年10月被迫暂时停产。加之1937年7月抗战爆发,振业火柴[HuoChai]公司[GongSi]前后停工达4年之久。日本帝国主义在军事侵略的同时,大肆进行经济掠夺,用当时市场紧缺的火柴[HuoChai]换取大量煤炭。为达到此目的,1940年开始实行火柴[HuoChai]专卖,并限令没有开工的火柴[HuoChai]一律开工生产,否则就由日本人借用或没收。“振业”迫不得已于1940年4月恢复生产,但也是时干时停,勉强支撑局面。
1941年在日本帝国主义强制下,中华全国火柴[HuoChai]产销联营社正式成立。总社设在北京,由日本人植田负责,上海、天津、青岛均设分社。青岛分社辖山东地区,生产的火柴[HuoChai]全由联营社统销。1942年后济南振业火柴[HuoChai]公司[GongSi]因原料缺乏而濒临倒闭,在1944年一年内只开工一个月,由于石蜡严重缺乏,曾一度用棉籽油代替石蜡,后来又用硫磺代替。这种火柴[HuoChai]发火慢,燃烧过程中散发出一股难闻的气味,社会上称它为“阴火”。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国民党政府对全市工商企业进行疯狂“劫收”。振业火柴[HuoChai]公司[GongSi]也不例外,国民党敌伪产业处理局派人前来接收。那时公司[GongSi]的一切经营活动全由营业主任蔡吉庭代理。经过多次力辩抗争,提供证据,再三申明振业系股份公司[GongSi],所有股东都是中国人,组织简章明文规定概不收外资,最后经国民党南京政府实业部调查核实,确认振业火柴[HuoChai]公司[GongSi]确实没有日伪敌产,才幸免“充公”。不久,国民党为大打内战,把大批军队调入济南,振业火柴[HuoChai]公司[GongSi]因为刚刚恢复生产,有的仓库、车间暂时闲置,成了驻军之所。1947年10月,因驻军烤火不慎引起火灾,整个包装车间被烧毁,损失惨重。为了弥补火灾带来的损失,公司[GongSi]全体职员除留少数工人在营业部主持日常工作外,其他全部深入车间,经过全厂人员的积极努力,很快恢复了生产。
1948年9月,济南解放,振业火柴[HuoChai]公司[GongSi]也获得了新生,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走上了恢复发展的道路。饱经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摧残凌辱而奄奄一息的济南振业火柴[HuoChai]公司[GongSi]终于获得了新生,企业面貌出现了崭新的变化。为了帮助私营火柴[HuoChai]企业克服暂时困难,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帮助他们恢复和发展生产,如国营商业部门收购统销部分火柴[HuoChai],对资金周转困难的厂家给予贷款。火柴[HuoChai]生产初步趋于稳定,并逐步开展了技术革新,设计安装了排梗机机械设备,使工人减轻了体力劳动,工作效率有了提高。
1949年10月,振业火柴[HuoChai]公司[GongSi]发动、开展了工人运动,发展了党的组织,并正式成立了工会。工会成立后,工人参加企业管理,发挥了工人的管理和监督作用,极大地调动了工人的积极性。次年9月,火柴[HuoChai]行业开展民主改革运动,振业火柴[HuoChai]公司[GongSi]首先取消了封建把头制度,由工人推选生产管理员和班组长,彻底废除了搜身制。1953年开始,人民政府开始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为了加强对私营工商业的领导,1954年11月,中共济南市委工作组进驻振业火柴[HuoChai]公司[GongSi]。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振业火柴[HuoChai]公司[GongSi]于1955年4月实行了公私合营,更名为公私合营济南振业火柴[HuoChai]厂。1955年12月,益华、华成、国华、胜利四家火柴[HuoChai]厂一起实行公私合营,连同已经合营的鲁西火柴[HuoChai]厂、裕华火柴[HuoChai]厂、济南盒梗厂同时并入振业火柴[HuoChai]厂,仍称公私合营济南振业火柴[HuoChai]厂。原属振业的济宁、青岛、蚌埠分厂均移交当地政府管理。
合营并厂后的公私合营济南振业火柴[HuoChai]厂,重新建立了生产管理机构,有职工1179人,比合营前增加78.4%,经过清产核资,股金总额为453.9万元,其中公股为181.5万元,私股为272.4万元。
山东的火柴[HuoChai]工业是以“振业”为先驱,在振业发展的同时,山东的火柴[HuoChai]工业亦有了长足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日本商人纷纷来山东淘金。日商在青岛开设了“东亚磷寸株式会社”,在济南设立“祥阳磷寸株式会社”和“鲁兴火柴[HuoChai]公司[GongSi]”。30年代,私营火柴[HuoChai]工业逐渐兴起。1930年,栖霞人李涟溪独资设立“洪泰火柴[HuoChai]厂”,商标为“金牛”牌;1931年,王洪九创办“东源火柴[HuoChai]公司[GongSi]”,商标为“炮车”牌,七七事变后,日军强行组建为“齐鲁火柴[HuoChai]公司[GongSi]”,1946年被国民党接管改称“山东第一火柴[HuoChai]厂”;1934年,利津人郭健秋创办“益华火柴[HuoChai]厂”,商标为“千佛山”和“山虎”牌;“恒泰火柴[HuoChai]厂”于1935年由明水迁来济南,系历城人靳翰卿和张子玉创办,商标为“金字塔”和“进牛”牌,该厂在抗战时期依靠日军势力得以发展,抗战胜利后,恒泰当作敌产被国民党政府接收。1945年日本投降后,火柴[HuoChai]工业得到迅速发展。私营华成火柴[HuoChai]厂于1946年1月创办,生产“快马”、“明湖”牌火柴[HuoChai];1947年11月,裕华火柴[HuoChai]厂迁来济南,商标为“胜利”、“童牛”牌;继之山东乐陵人王子周开办胜利火柴[HuoChai]厂,商标为“铁牛”、“齐鲁”牌;尔后私营“国华”、“广生”、“光华”、“德荣”火柴[HuoChai]厂应运而生;1949年后又有“同合”、“真光”、“振兴”、“裕祥”、“裕丰”、“建华”及鲁西火柴[HuoChai]厂分设的“大世界”等相继开业;1949年5月,回民协会还创建了“伊兴火柴[HuoChai]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