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中国记忆 > 地区记忆 > 山东记忆 >
泰山学派与宋代儒学的复兴--中国年鉴网
北宋景祐二年(1035年),石介在京东路奉符(今山东泰安市)创建泰山[TaiShan]书院,并敦清孙复主持书院教学。书院主持和受业门人及支持赞助者组成的学术团体,被称为泰山[TaiShan]学派[XuePai]。泰山[TaiShan]学派[XuePai]作为一个学术团体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在宋代儒学复兴中占据重要地位。
泰山[TaiShan]学派[XuePai]推动了疑经学风的形成。自汉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学说及其经典被推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人们对经典不敢有什么怀疑,甚至对经师们所作的注疏也不敢怀疑。如此一来,充满理性精神的儒家学说在汉唐儒者手中便成了僵死的条文。到宋代,这种情况开始发生变化。而在这一变化中,泰山[TaiShan]学派[XuePai]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在研究儒家经典时,往往抛开前人成说,自寻义理,以自己的思想去理解领会儒家经典,表现出独立的见解。泰山[TaiShan]三先生之首孙复以治《春秋》名世,著《春秋尊王发微》。欧阳修在《孙明复先生墓志铭》中说:“先生治《春秋》,不惑传注,不为曲说以乱经,其言简易,得于经之本义为多。”晁公武评价孙复在《春秋尊王发微》时说:“不取传注”,“其言简而义详”。陈振孙也称赞其“不惑传注,不为曲说,真切简易”。泰山[TaiShan]学派[XuePai]的核心人物石介对经学也很有研究。他认为自韩愈死后数百年,异端肆行,邪说蔓延,各家注疏已严重背离先儒经典,不足为解经的凭据。泰山[TaiShan]学派[XuePai]对汉唐注疏的认识,推动了宋代疑经改经学风的形成,逐渐使汉唐注疏之学转向义理之学。
泰山[TaiShan]学派[XuePai]推崇孟子[MengZi]。孟子[MengZi]在宋以前的地位并不高,《孟子[MengZi]》一书并未入经,只能归入“子部”,直到南宋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才把《孟子[MengZi]》正式列入“经部”。唐以前,孟子[MengZi]在人们心目中只是一般的儒者,并不能与孔子并提,人们所称的“孔孟之道”是后来的事。在孟子[MengZi]地位的提升过程中,泰山[TaiShan]学派[XuePai]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孙复在《春秋尊王发微》中,把孟子[MengZi]看作是“道统”链条中继孔子之后的首要环节。他说:“孔子既没,千古之下,攘邪怪之说,夷奇险之行,夹辅我圣人之道者多矣。而孟子[MengZi]为之首,故其功钜。”(《孙明复小集》)孙复的弟子石介,把孟子[MengZi]抬得更高。石介倡导“道统”,把孟子[MengZi]看作是自孔子之后“道”的承继者。他认为,尧、舜、禹、汤、文王、周公、孔子之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孔子之后,“道”的发展出现断裂,至盂子,始又发扬光大。石介在当时政界及学术界都颇具影响,以其为核心的泰山[TaiShan]学派[XuePai]的尊孟言行直接影响到当时的学术取向。在泰山[TaiShan]学派[XuePai]的努力推动下,孟子[MengZi]的思想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孟子[MengZi]的地位也随之越来越高。宋神宗元丰年间,学统四起,学派[XuePai]纷出,洛学、关学、新学各派都尊崇孟子[MengZi],《孟子[MengZi]》一书也由“子”入“经”。至南宋时,著名理学家朱熹将《论语》、《孟子[MengZi]》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合编为《四书》,作《四书章句集注》。自此,孟子[MengZi]与孔子得以相提并论,人们遂把孟子[MengZi]的学说与孔子的思想合称为“孔孟之道”。
泰山[TaiShan]学派[XuePai]以卫道士身份极力排斥佛、道,捍卫儒学的正统地位。佛教传入中国之际,正值两汉经学呈各守门户、固步自封、因循守旧之态,因此没有力量抵抗佛教的冲击。汉魏以后,佛道势力的膨胀,严重冲击了儒学的地位,也冲击了封建的纲常秩序,以儒家正统思想自居的泰山[TaiShan]学派[XuePai],在这种情况下开始了他们的排佛、老斗争。孙复针对佛、老盛行的社会现实,极力倡导“道统”,意在复兴儒学。他在泰山[TaiShan]讲学时的居所曰“信道堂”,表示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捍卫孔子之道。面对佛、老对儒学的冲击,他奋起而作《儒辱》,号召人们对佛道鸣鼓而攻之,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石介在排佛、老方面更为激进,写有《怪说》、《中国论》、《辨惑》、《读原道》、《尊韩》等文章,抨击佛、道,捍卫儒学。石介排佛、道有两面旗帜,一是先王之道,即尧、舜、禹、汤、文王、周公、孔子之道,具体说就是儒家的伦理道德;二是夷夏之辨,石介把佛、道称为“夷教”、“胡教”,提出四夷处四夷、中国处中国,各教其教、各礼其礼的解决办法,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圣人之道,实现“中国一教”。以孙复、石介为首的泰山[TaiShan]学派[XuePai]对佛、老的排斥,捍卫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泰山[TaiShan]学派[XuePai]与理学的形成也很有关系。理学是宋学的主流,其形成是儒学复兴的标志。人们在追溯理学思想渊源时,无不肯定胡瑗、孙复、石介“泰山[TaiShan]三先生”的开山作用。黄震说:“宋兴八十年,安定胡先生,泰山[TaiShan]孙先生,徂徕石先生始以师道明正学,继而濂、洛兴矣。故本朝理学虽至伊洛而精,实自三先生始,晦庵有‘伊川不敢忘三先生’之语。”(《宋元学案·泰山[TaiShan]学案》)强调“三先生”在理学中的开创之功,实际上是肯定了泰山[TaiShan]学派[XuePai]在理学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宋兴80年,有志于复兴儒学的知识分子,鉴于晚唐五代以来佛老之学凌驾于儒学之上的社会状况,为重建文化秩序和社会秩序奔走呼号。他们一反汉唐注疏之学的死板和僵化,力倡恢复先秦儒家的干政职能,讲学授徒,对改变视教育为利禄之途的教育体制发挥了重大作用。孙复、石介等人创建的泰山[TaiShan]书院,在这方面尤为突出。全祖望说:“宋世学术之盛,安定、泰山[TaiShan]为之先河,程、朱二先生皆以为然。安定沉潜,泰山[TaiShan]高明;安定笃实,泰山[TaiShan]刚健;各得其性禀之所近。要其力肩斯道之传,则一也。”(《宋元学案·安定学案》)胡瑗、孙复、石介等崛起于泰山[TaiShan],他们努力探索弘扬光大儒学的途径,认为要理解经旨,必须从探求义理入手,不拘前人之学,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强调探求儒家经典的宏旨大义,即人们常说的“理”或“理达”。泰山[TaiShan]学派[XuePai]躬身力行的实践和探索,实际上是开“义理之学”之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