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国史视角 >
清末"新政"士绅开启立宪时代 现代史起点或可改写--中国年鉴
这是一个世纪最初的十年,也是一个朝代最后的十年。
1900年-1901年,历史车轮进入20世纪,268年寿命的清王朝也进入它的历史最后关头。
有清一朝,当然不是现代[XianDai]国家。直到1898年戊戌维新,虽然号称“变法”,但在国家性质上,毕竟还缺乏一个足以标志现代[XianDai]国家从古典走出的制度性称谓。“变法”本身是一个传统的政治学语辞,前有封建时代的“商鞅变法”,后有郡县时代的“王安石变法”。何况康有为的戊戌变法因其峻急,百日即告流产。直到1900年-1901年,新世纪开始,一个语辞,一个在制度建构上可以标志现代[XianDai]国家诞生的语辞方才“问世”,它同时也成为那个时代最重要的关键词,这就是“立宪[LiXian]”。
“立宪[LiXian]”不但清晰划出古典政治学和现代[XianDai]政治学的分野,而且启动了一个为期十年的政治新时代的到来。该词作为20世纪前十年最重要的政治话语,经由梁启超[LiangQiChao]的阐发,最终生发为一场波及朝野的立宪[LiXian]运动,以迄清终。
《立宪[LiXian]法议》:倡议政治改革的政体路径
清末立宪[LiXian]运动,从1901年到1911年,辛亥革命的枪声为它画上句号。但从现代[XianDai]国家建构的角度,长达十年的清末立宪[LiXian],却是吾族华夏进入现代[XianDai]的开始。它的起点可以回溯到1901年由梁启超[LiangQiChao]在《清议报》上发表的《立宪[LiXian]法议》(林志钧编辑的《饮冰室合集》标明该文发表时间为清光绪二十六年,即1900年),正是这篇文章给以后逐步形成的清末立宪[LiXian]运动揭开了序幕。
梁启超[LiangQiChao]这一有关现代[XianDai]国家建构的“立宪[LiXian]说”,由于带有改良、保守甚至保皇的色彩(毕竟20世纪是激进与革命的世纪),在教科书中经常被当做反面教材出现。这是对一个人的不公正,也是对一段历史的不公正。透过百年喧嚣的历史迷雾,尤其是对百年革命史的反思,令人怃然沉痛的是,100年前被放弃了的梁启超[LiangQiChao]的思想,直到今天依然熠熠闪光。甚至,今天需要赓续的,正是梁启超[LiangQiChao]100年前未竟的宪政之业。
清末立宪[LiXian]时代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00年-1905年为立宪[LiXian]运动鼓吹阶段,它以梁启超[LiangQiChao]为首倡,复以士绅为主导。1906年-1911年为第二阶段,它表现为士绅与朝廷的互动,结果立宪[LiXian]为体制所接受,从而进入制度运作阶段。从整个过程看,士绅为立宪[LiXian]之前驱,它促动并引领了体制往宪政方向推进。在此过程中,贯穿运动首尾并能够成为立宪[LiXian]知识领袖的人物,非梁启超[LiangQiChao]莫属。他在这个时代扮演的角色,有似于他的老师康有为在戊戌维新中的角色。
以新世纪为界,从变法到立宪[LiXian],都是为了推动满清王朝向现代[XianDai]国家转型。康梁等人是2000年来文化传统中的最后一代士绅,他们毕生都在国家现代[XianDai]化的建构上用心用力。他们要建造的是以英伦为样板的现代[XianDai]国家类型。什么叫现代[XianDai]国家,从政治体制来说,专制如果为皇权体制,立宪[LiXian]即为现代[XianDai]体制。因此,改“专制”为“立宪[LiXian]”,便成为梁启超[LiangQiChao]等人在清末十年最重要的政治目标。
这是立宪[LiXian]标志性文本《立宪[LiXian]法议》的开篇:“有土地、人民立于大地者谓之国。世界之国有二种:一曰君主之国,二曰民主之国。设制度、施号令以治其土地、人民谓之政。世界之政有二种:一曰有宪法之政(亦名立宪[LiXian]之政),二曰无宪法之政(亦名专制之政)。采一定之政治以治国民谓之政体。世界之政体有三种:一曰君主专制政体,二曰君主立宪[LiXian]政体,三曰民主立宪[LiXian]政体。今日全地球号称强国者十数,除俄罗斯为君主专制政体,美利坚法兰西为民主立宪[LiXian]政体外,自余各国则皆君主立宪[LiXian]政体也。君主立宪[LiXian]者,政体之最良者也。”
在梁氏的表述中,已经清楚看到清末立宪[LiXian]运动的基本思路与目标。国家有两类,政体有三种。不是君主国,就是民主国,由此构成今日世界上的两种国体。前者例以英国,后者例以美国。梁启超[LiangQiChao]欲取法的是英不是美,因为美国是移民国家,历史上就没有君主这一说。中国和英国一样,都有悠久的君主传统,在这个传统中立宪[LiXian],英国的榜样更接近也更切实,否则就是革命。
革命,和立宪[LiXian]一样,也是清末十年间的一种现代[XianDai]诉求,它以孙中山的同盟会为代表,由此和立宪[LiXian]派构成剧烈冲突,此处不表。
至于政体,梁启超[LiangQiChao]一分为三:一是君主专制,二是君主立宪[LiXian],三是民主立宪[LiXian](此后梁启超[LiangQiChao]从德国和瑞士学者那里认识到,政体形态还有第四种,即民主专制)。于是可以看到,无论君主还是民主,在政体上既可以是专制的,也可以是立宪[LiXian]的。既然梁任公不欲以革命推翻君主而建民主(这是改良与革命的区别);那么,他和他的同仁的努力,就是在君主框架下,力图使满清王朝从专制走向立宪[LiXian],亦即从俄罗斯式的君主专制国走向英伦式的君主立宪[LiXian]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