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2018版正在征稿,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国史视角 >

也谈清末新政的失败:权威主义的经济神话怎样破灭--中国年鉴网(3)

  
  三、未来的道路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历史就其涵有的“人类社会、某种事物的发展过程及个人经历”的意义来说,是没有规律可循的。规律是可以重复再现的,这“过程”与“经历”是不可以重复再现的,历史的变数太多,历史总是在偶然中出人预料地或柳暗花明,或如临深渊;或一帆风顺,或一波三折……。于是人们在欲知又不可知的无奈中得出了这样一个常识:未来是不可以预测的,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人到中老年回顾往昔时,都会发现走过的路其实都是事先不曾预料到的,都会发出“命运”的无奈感慨,“五十知天命”至理也。作为人构成的历史又怎能是可以预料到的呢?所以纵观人类发展史,凡是为人类设计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在实践中无不以失败告终。因为它违背了“未来是不可以预测的,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这个常识。作为历史学者的萧先生[XianSheng]不顾这一常识,煞有介事地为今日中国的走向设计什么“发展模式”,确实让人匪夷所思。于是奇怪,萧先生[XianSheng]怎么连邓小平理论中的著名论断“摸着石头过河”——这个家喻户晓的“伟大告诫”也忘了?“摸着石头过河”——没有“模式”!这是一种实事求是的表现,三十多年前,当“坚冰已经打破,中国正在起航”时,驶向哪里?怎样走?前程会遇到什么?没有人知道,这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摸着石头过河”更体现了邓小平在中共政治领袖中十分罕见的虚怀若谷:“摸着石头过河”实际上是邓小平坦诚地告诉中国人,作为领袖,他没有理论供人们描绘未来的前景、规划前进的道路,那是只有神才能办到的事情;我不是神,“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只有实事求是地告诉大家“摸着石头过河”。“只要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就可以“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因为“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的这些广为传颂的话,确实算不上什么高深的理论,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样都是明白通晓的常识,都是实实在在的常理,唯有这些常识、常理,才彰显出邓小平一代政治家为中国开创了一个新时代的丰功伟绩——后人不可能理解中国人曾经在远离常识的立场上荒谬的自我折腾了很久很久。三十年过去了,这条路走完了吗?连萧先生[XianSheng]这样的学者教授还说着有悖常识的话,谁说走完了呢?

  可能中国人受的苦难太深,受的压抑太久,受的屈辱太多,所以中国人总是不愿正视现实和过去,因为有太多的绝望和不堪回首。所以中国人对自由、平等、幸福、美好的向往,总是寄希望于明天,总是寄理想于未来,“理想主义”成为这个民族的通病,中国人惯于从理想出发而不是从现实着眼空谈明天怎样、将来如何,选什么模式、走什么道路云云。实际中的问题困难虽然多如牛毛等着解决,人们竟熟视无睹无动于衷,用满腔热忱去规划明天的路、描绘未来的远景。由此衍生出来的口号、目标、计划、指标很快地变成人们的一致行动,大干快上热火朝天,蔚为无与伦比的壮观。几年后大家都会觉得这种并不成功的做法很可笑,在当年却是人人都全身心投入且深信不疑的。其实就是事后“笑笑”而已,鲜有人做深入的反省。于是笑过之后,新的理想主义又开始行动了。虽然萧先生[XianSheng]身为大学教授,其知识学养肯定为我辈望尘莫及,但是先生[XianSheng]也未能脱俗,他之所以津津乐道“发展模式”,表现出先生[XianSheng]并未摆脱凡事从未来着眼的“理想主义”的思维习惯。以至于将“当下中国改革[GaiGe]中的类似问题”理想化为“当政者现在的权威[QuanWei]出现了增值”与“两极分化的程度有相当程度的下降”,对举国皆知、人人忧虑的最深重、最关键的困难——政治体制改革[GaiGe]这个最现实的问题避而不谈,竟推出权威[QuanWei]主义作今后“发展模式”的灵魂和方法。看来萧先生[XianSheng]对“摸着石头过河”这个虽浅白易懂,却意味深长的常识并未做深入的思考。先生[XianSheng]不应该忘记中国人曾经走过了很长一段并不“摸着石头过河”的弯路,这条“弯路”曾经被描绘成光明的康庄大道,是通往理想社会的“金桥”。但这条“弯路”留给今人的是太多的不堪回首。

  “摸着石头过河”是句中国民间的老话,反映了老百姓的生活经验和生存智慧。但经过政治领袖的倡导,便有了非同寻常的政治含义和思想启迪。凡是从那段“弯路”过来的人,会痛切而又兴奋地感到,政治领袖的这一倡导,既是对那段“弯路”十分委婉的否定,也是对今后中国充满信心和智慧的勇往直前的探索。

  “摸着石头过河”是一种面对现实社会的实干精神,河是要过的,犹如问题是要解决的一样;虽然过河是危险的,犹如解决问题是困难的一样。“摸着石头过河”从实际行动上扬弃了主宰中国人精神很久的“理想主义”,将那种不面对实际问题,不干实事,只会拿未来说事的空谈扔进了河里。让人感到不解的是,提出“摸着石头过河”已经三十年了,萧先生[XianSheng]怎么仍旧不能“摸着石头过河”,还要设计一个什么“发展模式”,萧先生[XianSheng]在文中不遗余力地批评激进主义,似乎若没有激进主义的辛亥革命,晚清新政[XinZheng]就会和平地、稳妥地实现君主立宪,中国的民主社会、现代化早就实现了。且不说辛亥革命及革命后中国走过的弯路,是否像萧先生[XianSheng]所认为的是激进主义的结果,萧先生[XianSheng]让中国不“摸着石头过河”,绕过现实中最困难最关键的那道“坎”,踏上他的“发展模式”是不是激进主义?历史早已证实,不能“摸着石头过河”,将人类推上预先设计的发展道路都是荒谬的激进主义。时下中国面对的不是走什么路、选择什么发展模式,而是如何解决造成所有问题的“问题”——政治体制改革[GaiGe]。虽然这是个千头万绪的“问题”,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唯谦卑地、敬畏地“摸着石头过河”——让能够表达民间社会监督与批评的渠道健全畅通起来,这才是先生[XianSheng]关注的“当下中国改革[GaiGe]中类似问题”的大问题,是完善政治改革[GaiGe]措施的基本条件,是今后改革[GaiGe]成功的不可替代的保障;是走出目前改革[GaiGe]困境的最有意义最可能做到的第一步,毋宁说,也是充满希望的一步。


  不是尾声的尾声

  从清末[QingMo]新政[XinZheng]十年的悲剧与今日中国改革[GaiGe]三十年后的困境对比中可以看出,最主要的“类似问题”是政治体制改革[GaiGe]:满清王朝垮台在政治改革[GaiGe]的虚情假意上,今日中国困扰在政治体制改革[GaiGe]滞后。不同的地方是清末[QingMo]朝野大部分人对问题看得清清楚楚,只有执掌大权的最高统治集团无法迈过那个生死存亡的“坎”。好在今日中国从最高领导到平民百姓,对迈过这道“坎”形成了上下一致的共识。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克服温家宝总理所说的“困难和阻力”了。温家宝总理近年来多次强调政治体制改革[GaiGe]的极端重要性,认为“如果没有政治体制改革[GaiGe]的保障,经济体制改革[GaiGe]也不会取得彻底成功”。他还指出,政治体制改革[GaiGe]最重要的是保证宪法和法律赋予人民的各项自由和权利,使每个人能得到自由和发展,是民主和自由的主要内涵。值此本文结尾时,忽然想到清末[QingMo]要求改革[GaiGe]的呼声主要来自知识阶层;而今日中国的知识分子面对社会问题、面对改革[GaiGe]困境、面对政治改革[GaiGe],竟集体失语,像萧先生[XianSheng]这样负有使命感和担当精神的人在当下中国已属凤毛麟角。这里不可能再现让人无法乐观的今日国民精神状态,仅看看原本应是社会良心、应有社会担当的知识分子们都在忙活什么,就知道萧先生[XianSheng]精神的可贵,就不能不对先生[XianSheng]肃然起敬了。何况萧先生[XianSheng]拿今日中国改革[GaiGe]与清末[QingMo]新政[XinZheng]类比,是需要政治胆量与理论勇气的。先生[XianSheng]提出的“专制帝国的改革[GaiGe]为何难以成功”这种振聋发聩的命题,反映出先生[XianSheng]洞若观火的眼光和卓然不群的智识。其肝胆相照的赤诚,无私无畏的精神,以及多么感人的人间情怀,不仅在当今学界十分稀缺,也是当代中国十分可贵的。不久前,著名学者资中筠先生[XianSheng]呼吁知识分子应该“铁肩担道义”,萧先生[XianSheng]堪为楷模。实际上,正是先生[XianSheng]的这种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拿起这支笨拙的笔与先生[XianSheng]商榷,虽不敢苟同先生[XianSheng]的观点,却不能不起身向先生[XianSheng]表达我由衷的敬意!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民维稳 商权支付 商权.生活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 征订 中国年鉴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

sunbet(官网)

sunbet(官网)

sunbet(官网)

sunbet(官网)

sunbet(官网)

sunbet申博官网

sunbet申博手机版

sunbet申博手机版

sunbet申博手机版

sunbet申博手机版

sunbet申博手机版

sunbet申博手机版

sunbet申博手机版

sunbet申博手机版

sunbet申博手机版